Yellow Cardinal
English name:Yellow Cardinal
Scientific name:Gubernatrix cristata
【简介】
黑冠黄雀鹀(英文名:Yellow Cardinal,学名:Gubernatrix cristata)是雀形目裸鼻雀科唯一一种黄雀鹀属的鸟类。它仅分布于南美洲的乌拉圭、阿根廷北部和东部。
【外形特征】
雄性黑冠黄雀鹀身长20厘米,体重约46至50.8克,体型健壮。头部中央有一黑色尖顶冠,黄色眉毛与黑色面罩形成鲜明对比,眼下方有一弯月形黄色斑纹。上体绿色,带有细窄的暗色纵纹,尾羽深色,边缘黄色,翼上覆羽和飞羽边缘绿色,次级飞羽边缘亮黄色。雌鸟和雄鸟外观相似,但颜色不同:超眉白色转黄色,脸颊灰色,下眼睑白色,髭纹和颊部白色,喉咙黑色,下体以橄榄色为主,黄色主要限于下胸、腹部、臀部和尾下覆羽。
【鸣叫特征】
雄鸟的鸣唱响亮而多变,由三到四个音节组成的模式重复,具有明显的强度变化和多样性,类似于金嘴舞雀的鸣声,但更为铿锵,例如:“wir-wit-chu wir-wit-chu twiit wit-chu tiit wit-chu tiit”。此外,它们的叫声简短低沉,类似于“tsip”。
【生活习性】
黑冠黄雀鹀主要在地面上寻找种子作为食物,也可能捕食小型节肢动物。它们常在Prosopis树林中被发现,这可能因为这种树林吸引了大量昆虫,黑冠黄雀鹀可以通过捕食这些昆虫获取所需。觅食时,它们通常以成对或家庭群体的形式活动。
【繁殖习性】
每年繁殖季节通常为10月至次年1月。黑冠黄雀鹀的巢呈杯状,由小枝条和干草制作而成,内部铺有苔藓和纤维,建于离地面约2.5米的小树或灌木的树枝上。每窝产2至3枚蛋,蛋呈淡蓝绿色,遍布黑色斑点、斑块和划痕。研究表明,巢失败后,约35%的配对会再次筑巢,但成功育雏的配对一般不会尝试重新筑巢。紫辉牛鹂是巢寄生常客,造成约33%的巢失败,而Philornis蝇的寄生影响约22%的巢,降低幼鸟存活率。
【外型辨识】
黑冠黄雀鹀的黑色尖顶冠及黄色体羽使其易于识别,而与其它裸鼻雀科的物种相比较,其色彩组合及体型更是不易混淆的显著特征。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定其为濒危物种(EN)。全球现存数量估计在1500至3000只之间,自2007年以来,其数量迅速下降,主要原因包括非法捕捉用于笼鸟交易以及栖息地大量丧失。乌拉圭和阿根廷的Sierra de las Quijadas和Lihué Calel国家公园及Chancaní省级保护区等地有小范围较健康的种群,但在乌拉圭和巴西南部,已建立了圈养繁殖计划,利用非法交易没收的鸟类开展繁殖。
【地理分布】
黑冠黄雀鹀分布于阿根廷东边和北部、乌拉圭和巴西部分地区。它栖息在稀树大草原、温带灌木丛、亚热带或热带潮湿灌木丛及温带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