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GRUIFORMES > Gruidae > Grus > Wattled Crane

Wattled Crane

English name:Wattled Crane

Scientific name:Grus carunculata

【简介】
肉垂鹤(Wattled Crane,学名:Grus carunculata),又称吐绶鹤,是鹤形目鹤科鹤属的一种大型鸟类。该物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和南部,身高达175厘米,是非洲四种鹤中最高大的。

【外形特征】
肉垂鹤体型硕大,拥有醒目的白色颈项和红色的面部皮肤,由鲜艳的粉红色肉垂装饰。其体重从6.4至9千克不等,雄性略重于雌性。背部及翅膀呈灰白色,头部羽毛暗灰,裸露皮肤覆盖着红色的小圆形突起,延伸至肉垂顶端。尖长的红喙,黑色的腿和脚趾是其显著特征。幼鸟比成鸟更暗淡,缺乏红色面部皮肤且肉垂尚未发育完全。

【鸣叫特征】
肉垂鹤发出的叫声高亢而激越,闪烁着独特的声音“Koorok-kreek”,具有快速和刺耳的特点。

【生活习性】
肉垂鹤栖息在湿地中,尤其是芦苇丛生的浅水区域。它们会在繁殖季节以对的形式活动,而非繁殖季节时,可在奥卡万戈三角洲等丰富的湿地区域聚集成大群,数量可达上千只。肉垂鹤的食谱包括土壤里的根茎、昆虫和其他小型脊椎动物。在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高地及南非通常栖息于小型永久性和季节性湿地。

【繁殖习性】
肉垂鹤的繁殖主要与水位变化有关,繁殖高峰一般在5月至8月,但全年均有记录。繁殖巢位于植被茂盛的水域,由堆叠的植物建造而成。每窝产1至2枚卵,孵化期平均为33至36天,最长。幼雏出生时为淡至深棕色,肉垂只轻微发育。离巢期持续90至130天,性成熟平均为3至4年。

【外型辨识】
与其他鹤类不同,肉垂鹤最显著的特征为具有独特白色的颈部,醒目的红色皮肤肉垂及红色的面部裸露皮肤。该物种的几级飞羽特别长,通常几乎覆盖地面,是其独特识别点之一。

【保护状况】
其数量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下降,IUCN将其列为易危物种(VU)。全球估计数量约有6000至8000只个体,如今非洲南部、埃塞俄比亚和南非的湿地受到开发,导致栖息地减少和退化,数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地理分布】
肉垂鹤广泛分布于非洲东部及南部,涵盖的区域包括埃塞俄比亚至坦桑尼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直至南非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