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later's Crowned Pigeon
English name:Sclater's Crowned Pigeon
Scientific name:Goura sclaterii
【简介】
斯氏凤冠鸠(Goura sclaterii),亦称Sclater's Crowned Pigeon,是鸽形目、鸠鸽科、凤冠鸠属的鸟类。最初由意大利动物学家汤姆马索·萨尔瓦多里在1876年进行描述,并将该物种以英国鸟类学家菲利普·斯克莱特命名。
【外形特征】
斯氏凤冠鸠体长66至73厘米,体重2.00至2.24千克。其显著特征包括:蓝灰色的羽毛,并带有精致的蓝色花边状头冠,头部、颈背及颈侧为蓝灰色,眼周黑色,逐渐过渡到深蓝灰色。肩部及胸部为丰富的紫红色,腹部则为淡灰色,两翼有一块白色斑点,并由深蓝色或灰色的羽毛环绕包裹。其尾羽为深蓝色,尖端略浅。虹膜呈血红色,腿和脚呈紫色。
【生活习性】
斯氏凤冠鸠是留鸟,往往成群行动,大约形成2至10只小群体。它们在地面觅食,寻觅掉落的果实、种子,甚至可食用小昆虫及泥泞河岸边的小螃蟹。该物种具有较大的分布范围,分散在新几内亚中南部地区。这种鸽子喜欢栖息于靠近水体的森林或沼泽中,且有入夜栖息于树上产卵和照顾幼鸟的习性。如果受到打扰,则会躲藏到茂密的植被中或迅速飞翔至树上,以躲避天敌。
【鸣叫特征】
在繁殖季节,它们之间也会做出独特的鸣叫,模仿鼓声以及如同心跳节奏般的‘boom-boom,boom-boom…’。
【繁殖习性】
斯氏凤冠鸠在繁殖期间会筑巢于高树上,尤其是秋季和冬季。它们选择由粗大枯枝编织而成的结实高台巢,通常位置距地面3.5至15米。每个巢通常放置一枚白色的蛋。孵化期长28至30天。孵化之后,双亲共同照顾雏鸟,直至它能够离巢飞行。雏鸟期大约为28至36天。
【外型辨识】
分辨其与紫胸凤冠鸠的区别,主要观察前者的颜色:翼部的白色斑点上方由深红色的小羽盖和深红色的喉咙和胸,而斯氏凤冠鸠胸腹部的颜色则转向灰蓝色。
【保护状况】
由于过度猎杀及栖息地破坏,斯氏凤冠鸠被列为接近受威胁物种。尽管影响显著,但在一些地区,该物种依然能够适应适度的森林砍伐。IUCN将其列为近危(NT),CITES附录II。这意味着其受国际贸易限制,对物种的保护有促进作用。
【地理分布】
斯氏凤冠鸠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中南部低地区域。其范围从Mimika河东至Fly河和Strickland河,或许可以发现至Hegigo河。在Fly河和Purari河之间的Goura种群身份需进一步确认,可能是斯氏凤冠鸠或是紫胸凤冠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