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backed Honeyeater
English name:Green-backed Honeyeater
Scientific name:Glycichaera fallax
【简介】
白眼吸蜜鸟,学名为Glycichaera fallax,是一种隶属于雀形目吸蜜鸟科的微小型鸟类。它们主要栖息于新几内亚低地至山地(最高海拔1200米)以及澳大利亚东北部约克角半岛的中东部地区。
【外形特征】
白眼吸蜜鸟体长约为11至12.5厘米,体重范围在7.5至18克之间。头部和颈部呈现灰橄榄棕色与暗橄榄色的上体相衬;下体则以淡黄色为主,尾羽上覆羽稍带黄色素;翼下则呈现黄褐色;眼周、下颌均为淡黄色;眼睛颜色淡蓝灰色,喙灰黑,腿为蓝灰色。幼鸟的颜色较为暗淡,眼环不明显。
【鸣叫特征】
白眼吸蜜鸟的叫声包括连续发出来的类似“pee pee pee pee pee”的音调或高音“chick chick”重复声,也有描述其叫声为间隔一秒的“whit whit”重复声。
【生活习性】
白眼吸蜜鸟活跃于热带雨林、次生林及边缘地带的树冠层,偶尔也会到地面觅食。主要食物来源是昆虫,但也会摄入花蜜和小果子。
【繁殖习性】
白眼吸蜜鸟在新几内亚的八月和十二月观测到筑巢行为,幼鸟活动记录集中在七月和十月。推测其繁殖可能受澳大利亚的旱季影响,依赖性幼鸟的记录集中在八月和六月。它们的巢穴有被青铜鸠寄生的现象。
【外型辨识】
在识别时需注意到白眼吸蜜鸟与黑头噪刺莺的关键性差异:后者有明显的黑色眼环,并且喙较短,呈黑色。此外,幼鸟颜色更暗淡,眼环也不如成鸟醒目。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结论是,该物种为无危(Least Concern, LC)。
【地理分布】
白眼吸蜜鸟分布在新几内亚的低地至山地区域,以及澳大利亚东北部约克角半岛的中东部。在澳大利亚,它们多出现在铁径区,并曾在麦凯尔维尔高地被观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