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nder-billed Miner
English name:Slender-billed Miner
Scientific name:Geositta tenuirostris
【简介】
细嘴掘穴雀(学名:Geositta tenuirostris),属于雀形目灶鸟科掘穴雀属的一种珍稀鸟类,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区域。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细长而弯曲的喙部。
【外形特征】
细嘴掘穴雀体型较大,体长约16-18厘米,体重32-38克。成鸟的上体呈灰褐色,头部为淡棕白色并带有模糊的暗褐色眼后纹和须纹,背部呈灰色。它的中央尾羽为暗棕色,末端深色,基部红褐色,其翼覆羽深棕色,翅膀边缘形成不明显的翼斑,飞行羽暗褐色,边缘红褐色。其喉部为白色,胸部淡黄色,腹部淡黄白色,下尾覆羽浅肉桂色。虹膜为棕色,喙黑色,下颌基部粉红色,腿和趾呈黑色。幼鸟则全身更多偏红棕色,背部和头顶羽毛边缘更淡。
【生活习性】
细嘴掘穴雀栖息于高海拔的普纳草原和灌木丛,以及牧场和农田,常出现在水源附近。它以昆虫为主食,包括甲虫、鳞翅目幼虫、蜘蛛及跳虫。该种鸟类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在地面觅食,会挖掘土壤寻找猎物。
【鸣叫特征】
细嘴掘穴雀在飞行展示时会发出一系列快速重复的'jit'或'keek'音符,每秒约4个音符,鸣叫可持续20秒以上。鸣叫声被描述为尖锐的'keeeeek','week, week'或'chwea',以及鼻音的'kyeenh'。
【繁殖习性】
细嘴掘穴雀全年于其分布范围内生活,繁殖季节通常在南半球夏季。雄鸟会进行展示飞行来吸引雌鸟,筑巢时它们通常挖掘土洞,巢由干燥的草构成。有记录显示它们曾利用由其他掘穴雀——Upucerthia earthcreeper挖掘的隧道扩大室来筑巢,每次产卵2枚。
【外型辨识】
除了其细长弯曲的喙外,细嘴掘穴雀通过独特羽毛颜色模式与掘穴雀属的其他成员区别开来。此外,亚种kalimayae比指名亚种尺寸更小,羽毛颜色更灰,翅膀和尾巴颜色更深,胸部条纹更为明显。
【保护状况】
细嘴掘穴雀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细嘴掘穴雀分布于南美洲地区,涵盖厄瓜多尔中部至阿根廷西北部,具体包括秘鲁及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脉两侧,以及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