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Furnariidae > Geositta > Common Miner
Common Miner

Common Miner

English name:Common Miner

Scientific name:Geositta cunicularia

【简介】
掘穴雀(Geositta cunicularia),属雀形目灶鸟科,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雀形目鸟类。

【外形特征】
掘穴雀具有中等长度的喙。翼部有明显的图案,包括宽白眉纹、杂乱的淡褐色脸面和模糊的暗色眼后线及髭纹。冠部和背部呈暗灰褐色,带有淡色边缘和较深的棕色斑点。上尾覆羽具有淡棕色尖端,而翅部大多呈暗褐色,并且翼覆羽有淡黄褐色尖端,初级飞羽则具有宽阔的淡赤褐色区域。尾巴微凹,尾羽基部为淡黄白色,远端为黑色,中间部分淡赤色;喉部白色,胸部淡黄色并带波浪状的棕色条纹,腹部为浅黄白色,两胁微带淡肉桂色。下尾覆羽为白色,虹膜呈棕色至黄棕色,喙则为黑或棕色,且下颌基部有时较淡,脚呈深灰色至黑色。

【生活习性】
掘穴雀常见于开阔的生境,包括各种类型如潘帕斯草原、温带草原及干燥低地灌木丛,海拔范围从海平面到5000米的高度。它们尤其偏好平坦或略带倾斜的地带,短草覆盖,伴有零星灌木和岩石,并且土壤需为砂质,以便筑巢。

【鸣叫特征】
掘穴雀的叫声在飞行中发出,通常是一系列响亮尖锐的音符,如指名亚种所发出的“ta whit-ta whit”。飞行叫声高音“keep”或丰富甜美的“pip”,且此类亚种还会产生鼻音的“dee-dijer”或“er?”,以及颤音。

【繁殖习性】
掘穴雀繁殖季节一般在南半球的春季至夏季,确切时间为9月至12月。雄鸟和雌鸟共同建造水平隧道巢,隧道长度介于0.4至3.5米,巢室底部铺垫有草、毛发、花朵、羽毛及根须,直径约为8至10厘米。每窝通常产出2到3枚蛋,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孵化及抚育幼鸟的责任。

【外型辨识】
掘穴雀广泛分布在南美洲的南部和西部,覆盖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秘鲁及乌拉圭。通过其特有的胸纹、长且略微弯曲的喙以及飞行时可见的浅橙色翼斑可以识别。北部种群还展现出奶油色的臀部,并且亚种在大小和颜色细节上存在差异。

【保护状况】
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3.1版红色名录,掘穴雀的保护级别为无危(LC,Least Conc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