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ICIFORMES > Picidae > Gecinulus > Pale-headed Woodpecker
Pale-headed Woodpecker

Pale-headed Woodpecker

English name:Pale-headed Woodpecker

Scientific name:Gecinulus grantia

【概述】
竹啄木鸟(学名:Gecinulus grantia),隶属鸟类,为鹟目啄木鸟科、竹啄木鸟属的鸟类。分布广泛,主要栖息于中国的云南西部、湖北西部、福建中部和西北部、广东北部,以及东南亚诸国,包括泰国西北部、印度、尼泊尔、缅甸、老挝、不丹、孟加拉国和越南。

【外形特征】
竹啄木鸟体长23-25厘米,体重68-85克。头部特征是雄鸟头顶呈玫瑰色或带橙色调的红色,而雌鸟为黄色。上体栗红色,下体橄榄绿色,飞行时翼上有血红色斑块。嘴蓝色或淡蓝白色,鼻孔处为淡黄色到白色。虹膜红褐色或红色,脚为橄榄绿色。翅膀有淡色条纹,爬树时会发出嘟哝声。

【生活习性】
竹啄木鸟生活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竹林或混有竹林的混交林、灌木丛及次生林中。尤其偏好Dendrocalamus属的竹林。它们也有在次生森林偶一逗留的习惯。这些鸟通常偏好在冬春季节抽取竹内虫害,常在树干和竹子较低层寻找食物。

【鸣叫特征】
竹啄木鸟的鸣叫声为连续的带鼻音‘chaik-chai-chai...’或‘kwéek kwek...’,不断加速且音调降低,受惊时还会发出类似响板的声音。此外,它们会发出连串的‘kwee-kwee’音符,并且其敲击声为时长1.5秒的快速敲打,起初非常快,后渐慢。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4月至7月间。雌雄蚁筑巢于死树、树桩或者竹子中,洞口高度1至6米,内有3枚卵。洞穴的内径大约为9厘米,从外部入口行进的洞道长度是47厘米。

【外型辨识】
IUCN 2012年版红色名录将竹啄木鸟列为无危(LC)物种。虽然在某些地区稀少,但总体种群数量稳定,栖息地败坏可能是对它们的主要威胁之一。在中国被归入稀有经济及科学研究价值保护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竹啄木鸟分为几个亚种,它们体色和羽色细节略有不同,包括指名亚种 (G. g. grantia)、云南亚种 (G. g. indochineensis)、东南亚种 (G. g. viridanus)、中南亚种 (G. g. poilanei)。竹啄木鸟曾被分类于Dinopium属内,最新研究说明其更靠近橄榄背啄木鸟。

【保护状况】
IUCN 2012年版红色名录将竹啄木鸟列为无危(LC)物种。虽然在某些地区稀少,但总体种群数量稳定,栖息地败坏可能是对它们的主要威胁之一。在中国被归入稀有经济及科学研究价值保护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