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ble Snipe
English name:Noble Snipe
Scientific name:Gallinago nobilis
【简介】
长嘴沙锥(学名:Gallinago nobilis)属鸻形目丘鹬科沙锥属,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地带(从委内瑞拉西部至秘鲁北部),栖息于高山草地湿地、沼泽和泥炭地。
【外形特征】
长嘴沙锥身长约为30至33厘米,体重188至197克。其体型相对较大,长喙与体长比例显著,喙呈双色,翅膀宽而圆,尾部近无白色。长嘴沙锥与南美沙锥相比,体形更加庞大,颜色更深,翅膀更宽,没有白色的边缘;与安第斯沙锥相比,其具有白色腹部、双色喙、较大白色喉部斑块,以及在飞行时脚趾超出尾端的特征;与地理上遥远的马岛沙锥相比,胸部色彩更为温暖,且喙基部颜色较浅。雌鸟的外观与雄鸟相似,但其喙通常更长。幼鸟与成鸟外形接近,仅翼覆羽有较窄的棕黄色边缘。
【鸣叫特征】
雄鸟在黎明与黄昏进行展示飞行,或在月光下执行,飞行轨迹多为圆形,常伴有反复俯冲动作,产生有空洞的哨声、芦苇声或磨盘声,并伴随着展开尾羽时发出的“cor-cor-cur-cur-keh-keh”声音及类似芦苇的“keekeekee”的叫声。雌鸟则在地面发出‘kyuck-kyuck-kyuck-kyuck-kyuck-’的响亮声音。
【生活习性】
长嘴沙锥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至3900米的高山草地湿地和沼泽地,有时可分布至4100米,甚至低至2000米。多集中在树线之上或下,尤其在安第斯草原地带更为常见。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为3月至9月,尤其集中在雨季,早至委内瑞拉的7月,晚至哥伦比亚的9月,均已证实收集到鸟蛋。巢穴通常建于干燥的草丛和苔藓处的浅穴,由草和植物碎片构成,每次产2个左右,具体颜色为棕色橄榄色,斑点较为明显。雏鸟为栗色,腹面带黑色图案及排布的白色斑点。
【外型辨识】
长嘴沙锥与同属物种如安第斯沙锥在体色和腹部颜色上有明显区别的标记:安第斯沙锥整体颜色更浅且腹部全为白色,而上背羽毛带有更为显著的白色条纹;与马岛沙锥相比,胸部色彩更为温暖且喙部基部颜色也更淡。雌雄长嘴沙锥在外观上非常相似,仅雌鸟的喙更长。
【保护状况】
长嘴沙锥全部定居,目前对其了解非常有限,仍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来丰富相关科学数据。依据IUCN标准,现将其评级为近危物种。
【地理分布】
长嘴沙锥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高海拔区域(从委内瑞拉最西部到秘鲁北部地区)。在哥伦比亚局部较为常见,而在厄瓜多尔出现数量较少,可能因过度狩猎而减少,但在科托帕克斯国家公园内仍有大量种群,在波多卡洛国家公园也有少量记录。在秘鲁则极为罕见。据观察,长嘴沙锥偶尔也会在中国内蒙古赤峰地区被观测到,尤其是在秋季迁徙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