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Furnariidae > Furnarius > Pacific Hornero
Pacific Hornero

Pacific Hornero

English name:Pacific Hornero

Scientific name:Furnarius cinnamomeus

【简介】
太平洋灶鸟(学名:Furnarius cinnamomeus),是雀形目灶鸟科灶鸟属的一种中等体型鸟类,分布于南美洲西部及中部,包括厄瓜多尔西部、秘鲁西北部以及首次在哥伦比亚西南部纳里尼奥省发现的区域。这种鸟类常见于开阔地带,尤其是靠近水源的地区,如沿河森林、次生林边缘、农田以及城镇公园和花园内。

【外形特征】
太平洋灶鸟体长19至20厘米,体重45至63克。其喙长且略呈下弯。其外貌显著,头部顶部灰棕色,背部、臀部、翼和上尾覆羽为鲜艳的橙红色,尾巴呈栗色,飞行时可看到黑中带宽赤色带的飞羽。颈部和胸部浅肉桂色,喉部为白色,具有显著的白色眉纹和狭窄的灰棕色眼纹,颊部为赤褐色,翅膀末端呈现黄褐色。虹膜为黄色至白色,喙大部分为暗色,腿和脚为浅棕灰色。

【鸣叫特征】
太平洋灶鸟有复杂的鸣叫模式,包括一系列响亮、尖锐的音符序列,音调逐渐降低。此外,它们会发出一种清晰的“kyeek”叫声。这些鸣叫声通常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合奏。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全年定居在其分布区内,偏好中等湿度的环境,适宜的海拔高度多在1500米以下。繁殖季节通常在1月至4月。其筑巢习惯独特,鸟巢为泥筑的圆顶状,形状类似“烤炉”,内部用干草铺垫,建于树干或电线杆横档等水平结构上。

【繁殖习性】
繁殖期间,巢由一对伴侣共同建造和使用。每窝产卵2至3枚,有关孵化期和离巢时间的具体信息尚不明确。已知的是,亲鸟将共同照顾其后代。

【外型辨识】
太平洋灶鸟凭借其独特的颜色和鸣叫声音,易于被识别,尽管某些特征可能与其他灶鸟种类相似或难以区分。总体而言,太平洋灶鸟是一种能够有效适应人类环境变化、栖息地多样变化的鸟类。

【保护状况】
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太平洋灶鸟被列为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

【地理分布】
这种鸟在适宜环境中广泛分布,并得益于适度的人类活动和栖息地改变,扩展至被砍伐的区域。它们往往避开极度湿润和干旱地区,趋于向北部扩展其生活范围。这表明它们对各种开放及半开放生态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