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Fraseria > White-browed Forest Flycatcher
White-browed Forest Flycatcher

White-browed Forest Flycatcher

English name:White-browed Forest Flycatcher

Scientific name:Fraseria cinerascens

【简介】
白眉森鹟(英文名:White-browed Forest Flycatcher,学名:Fraseria cinerascens),属于雀形目鹟科非洲森莺属。

【外形特征】
成鸟体长约为17厘米,体重在13至24.5克之间。雄性头部与背部呈深灰色,眼上方有一条纯白色的条纹。翅膀和次级飞羽边缘稍显灰黑色。下体为灰白色,伴有黑色的新月形斑点。其大腿部分为黑色并有白色条纹,与之相比,雌鸟面部颜色略微偏淡。而幼鸟表现为上部为暗棕色并布满锈色或淡黄色斑点,渐变出发育后头部及背部独有的条纹;翅膀与尾部为深棕色,胸腹部则由锈红色转向红棕色,同样带有黑色斑点。

【鸣叫特征】
其鸣声由一系列高音、类似昆虫的清脆声音组成,联络鸣叫为“tseeee”,焦虑时鸣叫声为尖锐的“kchee”。而发出警报时,则为雄性的响亮高音哨声,雌性的则为粗糙的“shhhh”。

【生活习性】
该鸟类更喜爱安静、隐蔽的环境,并主要栖息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热带雨林中,尤其是湿润的低地森林和沼泽地带。白眉森鹟通常在树冠层下方飞行,靠近水源处活动。它们擅长在飞行时捕食昆虫。

【繁殖习性】
具体繁殖行为尚不详,但基于热带雨林环境的连片研究,白眉森鹟通常会在树木中筑巢。

【外型辨识】
相较于非洲森莺,白眉森鹟体型更小,拥有明显的头部上方和眼眶前方的白色特征。而下体新月形黑色斑点也相对不那么明显。

【保护状况】
白眉森鹟目前尚未被IUCN正式列为受威胁物种,也未出现在华盛顿公约或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因此其保护状况仍待进一步评估。

【地理分布】
白眉森鹟主要栖息于非洲西部和中部的热带雨林,主要聚集在靠近大型水道的低地森林及沼泽地带。此外,可能还存在不同亚种间的特征差异,例如ruthae亚种,表现出上部颜色更深,且额部、前顶、眼周及眼线下方区域的黑色彩调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