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ific Parrotlet
English name:Pacific Parrotlet
Scientific name:Forpus coelestis
【简介】
太平洋鹦哥(英文名:Pacific Parrotlet,学名:Forpus coelestis)是鹦形目鹦鹉科福普斯鹦哥属的小型鸟类,体长约11至14厘米,体重超过30克。这一物种原产于南美洲西部的厄瓜多尔和秘鲁西北部,在干燥地区如沙漠和落叶林中栖息,也会扩展到湿润地区。太平洋鹦哥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低危(LC)等级。
【外形特征】
该鹦哥体长约13厘米,体重24至28克。雄鸟的头冠和面部为淡绿色,眼后有蓝色条纹,逐渐过渡到蓝灰色的颈背,翅膀颜色为绿灰色。下背至臀部以及翅膀的大部为深蓝色;而腹部则是绿色,两胁灰白色。雌鸟全身以翡翠绿为主,仅眼后有蓝绿色调。幼鸟与成鸟相似,但雄鸟蓝色的程度比成鸟小一些。
【生活习性】
太平洋鹦哥生活在干燥的林地,如荆棘灌木丛、落叶森林及果园,绵延从海平面至海拔1000米以下。繁殖时节,群体大小约为4-10只,超过觅食期时有时会汇聚成数百只的大群。这些鹦鹉以种子、浆果、水果和仙人掌果实等为主食。
【鸣叫特征】
太平洋鹦哥在飞行或是栖息时发出的两音节的'zidit'声特征。
【繁殖习性】
太平洋鹦哥倾向于在树洞或围栏柱上筑巢,也常见在其他鸟类遗弃的巢穴中筑巢。每窝产4至6枚白卵,平均孵化期18-22天。人工饲养条件下也可以全年繁殖,一窝产出的卵数大约为4-6颗,孵化期为20-22天,雏鸟可在4到5周后长出羽毛,大约在十个月左右成熟。冬季繁殖的话,通常要求至少等到鹦鹉近2岁时再进行繁殖为佳。
【外型辨识】
雄鸟的头冠和面部为淡绿色,眼后有蓝色条纹,逐渐过渡到蓝灰色的颈背,翅膀颜色为绿灰色。下背至臀部以及翅膀的大部为深蓝色;而腹部则是绿色,两胁灰白色。
雌鸟全身以翡翠绿为主,仅眼后有蓝绿色调。
【保护状况】
太平洋鹦哥虽然在自然环境中面临一些生存威胁,但由于其分布广泛且存在多样的栖息地类型,该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低危,保育级别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尽管该鹦鹉为野外重要成员,但人工繁育水平相对较高,为研究和教育提供了可能。
【地理分布】
该物种主要分布在厄瓜多尔和秘鲁的太平洋沿岸安地斯山脉附近,地理范围广,种群数量稳定,故归为无生存危机的类别。尽管面临栖息地丧失、树木被砍伐带来的一些挑战,但其依然能够适应适度的贸易开发以及农业发展。只要周围仍有树木还可以生存,这显示出它们较强的环境适应性。观测资料显示,其活动范围甚至向哥伦比亚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