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y Falcon
English name:Grey Falcon
Scientific name:Falco hypoleucos
【简介】
澳洲灰隼(学名:Falco hypoleucos),属于隼形目隼科隼属的鸟类,是澳大利亚本土分布的中型猛禽。主要栖息于内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树木繁茂的平原、灌木丛及稀疏的林地范围内活动。
【外形特征】
澳洲灰隼体长33至43厘米,体重大约在335到624克之间,翼展约为81到103厘米。其上体羽毛为浅蓝灰色,下体则呈淡灰色,喉部与下腹部颜色尤其接近白色。与游隼相比,澳洲灰隼的翅膀更宽,尾巴更长,整体上体颜色也较淡。幼鸟的羽毛颜色较深。
【生活习性】
澳洲灰隼活动于河流旁的林木地带及金合欢灌木丛,适于居住的地区需年降雨量低于500毫米。它们通过高空盘旋捕猎,主要以各种大小的鸟类为食,偶尔也会捕食小型哺乳动物、蜥蜴和昆虫。澳洲灰隼一般栖息在高位置观察猎物,也会采取俯冲攻击来捕捉猎物。它们的住处通常为使用先前猛禽或鸦科动物遗弃的巢穴,或会于树顶自行搭建简陋的巢穴。
【鸣叫特征】
未提及具体鸣叫方式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一般在每年6月到1月。澳洲灰隼雌鸟通常在7-10月产卵1至4枚,次年7-8月是最主要的育雏阶段。经过约35天的孵化期,幼鸟会在41至52天大时离巢,每巢平均会成功育成约1.9只雏鸟,这表明澳洲灰隼的繁殖成功率相对较低。
【外型辨识】
未提及具体辨识特征
【物种区别】
与游隼相比,澳洲灰隼的翅膀更宽,尾巴更长,整体上体颜色也较淡。幼鸟的羽毛颜色较深。
【保护状况】
澳洲灰隼因栖息地退化,如过度放牧、农业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数量逐渐缩小,仅存在不足千对的成熟个体估计。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22年的记录,澳洲灰隼的保护级别为易危(VU),并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Ⅱ和Ⅲ》附录Ⅱ的保护。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内陆地区是澳洲灰隼的主要栖息地,包括昆士兰州的较大范围和维多利亚、西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但该物种很少出现在降雨量较高的地区,如约克角和澳洲东南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