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FALCONIFORMES > Falconidae > Falco > Saker Falcon
Saker Falcon

Saker Falcon

English name:Saker Falcon

Scientific name:Falco cherrug

【简介】
猎隼(Falco cherrug),属隼科、隼属。这一物种广泛生活在开阔的草地、山地以及稀疏林地,尤其偏爱干旱和半干旱环境。主要分布在中欧至中亚、西伯利亚南部、中国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及西藏等地;非繁殖季节则遍及欧洲南部、北非、中东至尼泊尔和印度北部,以及中国南部与中部。

【外形特征】
猎隼的体长为45-57厘米,翼展可达97-126厘米;雄性体重730-990克,雌性重达970-1300克。头部颜色变化较大,从灰白到棕色都有,以黑褐色条纹作为装饰,成年猎隼具有窄而圈状的眼前泪线,幼鸟则泪线较宽。猎隼休息时以其深色下翼覆羽和长而突出的尾巴呈现独特的外观特征。

【生活习性】
猎隼主要捕食啮齿类和兔形目等中小型哺乳动物及中等大小的鸟类,如沙鸡、雉鸡、乌鸦、鸽子和百灵鸟。它们的狩猎方式灵活多变:从高速扑猎到步行捕食都有展现。在开阔地带飞翔时,猎隼会利用其独特的短翼顺风高速追逐猎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鸣叫特征】
猎隼通常保持较安静,但在巢边活动时会发出响亮而尖锐的‘kyak-kyak-kyak...’或‘kek-kek-kek...’的声音。这些叫声在其繁殖季节尤为明显,展现出一种略显粗犷的特性。

【繁殖习性】
猎隼的繁殖季节通常在4到6月。它们通常筑巢于悬崖缝、枝繁叶茂的树干或利用其他猛禽留下的巢穴。雌雄猎隼共同承担筑巢工作,以枯枝和羽绒等物铺垫,形成稳定结构。每窝产卵量在3-5枚,有时可达6枚。孵化期大约为28至30天,在这一过程中,雌鸟占据孵卵职责,而雄鸟则负责寻找食物。幼鸟出生40至50天后开始尝试独立飞翔,但仍需数周时间逐步学会野外生存技能。

【外型辨识】
猎隼的显著外部特征是深色的‘裤子’状下体,以及双翅摊开时超出翼尖的短尾,因而具有独特的‘短翼’外观。此外,它们头部的颜色变化较大,从灰白到棕色都有,以黑褐色条纹作为装饰。

【物种区别】
猎隼共有四个亚种,其中北方亚种,称之为阿尔泰隼,其体型相对较大且更富含色泽,且具备更多下体条纹。曾一度被认为是独立物种‘阿尔泰猎隼’,然而现将其定义为猎隼亚种之一,并于1994年得到国际共认。

【保护状况】
猎隼的处境较为堪忧,被列为IUCN濒危物种。近年来,全球猎隼的数量呈现出下降趋势,人工捕猎、栖息地丧失等因素严重威胁着这一物种的存续。尽管国际上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猎隼的种群恢复依旧是一道长期的挑战。

【地理分布】
其繁殖区域跨越中欧至中亚、西伯利亚南部、中国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及西藏;非繁殖期又覆盖了欧洲南部、北非、中东至尼泊尔、印度北部,以及中国南部与中部。猎隼的广泛分布使其成为东北亚、中东及全球很多地区的标志性物种和生态因素之一。

【与人类的关系】
历史上,猎隼是人类出色的狩猎助手,而在中东地区,猎隼作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频繁出现在贵族和富豪的生活之中。现代国际社会也普遍看重猎隼的保护,却始终无法摆脱非法捕捉和贸易的困扰,给这一珍稀物种带来巨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