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n Falcon
English name:Brown Falcon
Scientific name:Falco berigora
【简介】
褐隼,学名为Falco berigora,是一种中到大型的猛禽,属于隼科隼属。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及其周边地区,包括新几内亚东南部和新不列颠岛。
【外形特征】
成年褐隼双眼呈深棕色,虹膜亦为深色。它们的上体颜色从深棕色到浅红褐色都有,下体则为浅黄褐色或白色,与上体形成鲜明对比。幼鸟的羽毛颜色偏向棕色,额部、喉咙和腹面为黄褐色,且嘴蜡膜和脚较蓝灰色,而成鸟的则为灰白色至淡黄色。翅膀在滑翔时会有轻微的抬起。
【生活习性】
褐隼适应多种生境,包括开放的林地、农田、沙漠和草原等,从海平面延伸至2000米的高度。它们通常会利用其他猛禽或鸟类的旧巢安家筑卵,例如在老树、悬崖、藤蔓、人工结构或白蚁丘上筑巢,但离地面高度一般为4到30米。它们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节肢动物和腐肉为主食,偶尔还包括鱼类和淡水软体动物。
【鸣叫特征】
文本中未提及褐隼的鸣叫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从北半球的4月至9月、南半球的8月至10月。每窝产卵2-3枚(实际数量1-5枚),卵的大小和形状不一,孵化期约为31-36天,雏鸟两次换羽,第一次羽毛呈浅红褐色,第二次为灰色绒毛。雏鸟从母巢离巢大约在36-42天左右,离巢后仍会依赖双亲2到6周。
【外型辨识】
褐隼最明显的特征是其较长的腿,且在滑翔时翅膀略向上翘。
【物种区别】
褐隼与黑隼容易混淆。主要的区别在于黑隼的腿部具有羽毛覆盖,体型更为健硕,且它们的嘴蜡膜和脚为明亮的黄色。
【保护状况】
褐隼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无危(LC)级别,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二级(II)列表,从而实现了对其国际贸易的严格管控。总体来说,虽然在不经意的猎杀、药物中毒等不良因素下的数量可能有所下降,但其种群规模相对稳定,估计拥有约100,000只的成年个体。
【地理分布】
褐隼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及其周边地区,包括新几内亚和印尼。而在澳大利亚,它们分布最广,而新几内亚的种群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