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APRIMULGIFORMES > Caprimulgidae > Eurostopodus > Papuan Nightjar
Papuan Nightjar

Papuan Nightjar

English name:Papuan Nightjar

Scientific name:Eurostopodus papuensis

【简介】
巴布亚毛腿夜鹰(学名:Eurostopodus papuensis),是一种夜鹰目夜鹰科毛腿夜鹰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低地森林,为夜行性鸟类。它们以明显的人字形白色胸斑为标志,通常栖息于新几内亚及其周边地区的低地森林环境。

【外形特征】
巴布亚毛腿夜鹰体长约25.5至27.5厘米,体重大约80至81克,雌鸟体重大于雄鸟。其中成鸟相貌男女相似,上体呈深棕色,配以灰、肉桂或暗红色的斑纹,头部有宽的黑色条纹贯穿,颈背无领状环的一部分。翼羽呈现浓重的棕色,还嵌有淡褐色或肉桂色的斑点,肩羽则更为偏桔红,其棕色部分纯度更高,并带有灰褐色的斑纹,色泽更为鲜明。最明显的是它们的喉部有宽阔白色人字形斑,并且其下体为肉桂红褐色且有棕色的竖纹,腹部和胁部花纹更为淡薄。雌雄的翅膀和尾部均没有半点白色标记。虹膜颜色深棕色,喙则为棕色或接近黑色,腿和脚则呈现为棕色或接近黑色。

【生活习性】
巴布亚毛腿夜鹰主要在森林的上层,林业界或是河流上进行捕食昆虫,主要在晚上活动。它们通常栖息在新几内亚低地的森林及其边缘,也常在森林底层的开阔地带寻找猎物。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6到8月间。雌鸟会选择林间小片开阔地的灌木丛里作为窝,但没有明显的巢,卵直接产在地面或落叶堆上。一枚椭圆形粉红棕色的卵,表面布满深浅不一的棕色斑点,在底部还有淡淡的灰色斑块,尺寸大约为32毫米×23.8至25毫米。通常情况下,孵化主要由雌鸟在白天独自完成。

【外型辨识】
该物种区别于长尾夜鹰以及迁徙的白喉毛腿夜鹰,前两者翅膀和尾羽都有白色标记,后者较巴布亚毛腿夜鹰更大,且一级飞羽上有白色部分。而阿诺毛腿夜鹰仅能在山区森林发现,且不会与其在同一个地域,另外两者又通过羽色和声音加以区分。

【保护状况】
目前IUCN认为巴布亚毛腿夜鹰的保护状态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新几内亚及其西北部的萨拉瓦蒂岛,伊里安查亚的基洛斯山脉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拉凯马库盆地地区都有记载。属于太平洋岛屿与巴布亚地区之间的物种,支撑起该地区的自然生态链稳定性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