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thern White-crowned Shrike
English name:Southern White-crowned Shrike
Scientific name:Eurocephalus anguitimens
【简介】
白顶林鵙是雀形目伯劳科林鵙属的一种鸟类。主要分布于安哥拉、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和津巴布韦等地。
【外形特征】
成年白顶林鵙平均体长约24厘米,体重介于51至70克之间。头部粗壮,尾部相对较短。头顶部、前额为白色,眉毛处有一块黑色斑块,穿过眼睛下方延伸至耳羽处。喉部后方和颈侧区域白色,有时耳羽和颈侧会带有一定的烟褐色。上体呈灰棕色,翅膀为暗棕色,飞羽边缘有淡色特征,覆羽比主翼羽略浅一些。尾羽为深棕色,新鲜时边缘和尖端略带淡色。下体从下巴到腹部中央白色偏淡,胸部部分微带淡黄色,下腹部和腹侧及肛周灰棕色,尾下覆羽也为灰棕色。虹膜为深棕色,喙为黑色,腿为深棕色。雌鸟和雄鸟特征相似,幼鸟类似成鸟,但头冠宽的边缘为灰色带斑纹,下体呈淡黄褐色,喙和腿的颜色相对较浅。
【鸣叫特征】
白顶林鵙具有多种叫声,其中最典型的是发出一种独特的、尖锐的、类似鸻鸟的“kleeew-keeuw”声音。
【生活习性】
该鸟类栖息于开阔的阔叶林木和河岸林木,偏好干旱灌木丛中的较高树木,并常在开阔的林地和公园中发现。它们习惯于有较高的落叶刺树和稀疏的地面植被环境。白顶林鵙通常活动于大河流附近,在干旱地区的河旁灌木丛中更为常见,甚至在半沙漠荆棘灌木丛中也能见到。它们也偏好低洼干燥地带,并且在南非东北部不在高草原出现,但在灌木丛中和低地普遍分布。有时也可见于村庄花园中。白顶林鵙以节肢动物为主食,尤其是大型猎物如蝗虫、毛虫、黑蜂、白蚁和甲虫,有时也食千足虫和小果实。捕食方式是从距离地3至6米高的栖木处进行,大多地上活动,从树干、枝条和树叶上捕捉猎物,偶尔也会倒挂寻找可能的猎物。有时会在树叶间振翅驱赶猎物,空中捕获猎物的情况也常有发生。它们常单只、成对或小群体活动,并系统地穿越林地搜寻猎物。
【繁殖习性】
白顶林鵙的繁殖期为9月至次年2月,主要集中在10月至12月。一夫一妻制,并偶尔有帮手的协助。在某些情况下,巢穴可以由多个帮手共同建造,工作通常需要3至4周时间。巢穴设计为一个整洁且坚固的杯状巢,直径约为12.5厘米,高约7.5厘米,主要由细黄草茎组成,并可能使用毛发和羽毛衬里;巢外部覆盖蛛网,呈现出光滑的银灰色表面,与覆盖于树枝的苔藓颜色相近。该巢通常位于4至6米高的金合欢树的侧枝上,有时还会出现在别的落叶树上。一窝产卵数量一般为2至6枚,最多10枚(可能是两个雌鸟的共同结果)。孵化期大约为20天,雏鸟哺育期大约为18至20天。所有群体成员都会帮助喂养离巢的雏鸟。
【外型辨识】
白顶林鵙与白腰林鵙在头顶部存在显著区别,白顶林鵙的头顶部更具白顶特征,而北方种白腰林鵙的头顶部则更可能呈灰暗色。
【保护状况】
该物种目前已被IUCN列为无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其地理分布主要局限于非洲中部,具体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南非和津巴布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