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ach-fronted Parakeet
English name:Peach-fronted Parakeet
Scientific name:Eupsittula aurea
【简介】
- 英文名:Peach-fronted Parakeet
- 学名:Eupsittula aurea
- 分类:鹦形目,鹦鹉科,欧普锥尾鹦鹉属
- 体长:约 23 至 28 厘米
- 体重:介于 74 至 94 克
- 识别特征:橙色前额,蓝灰色后冠,橄榄褐色的脸颊和喉咙
【别名】
- 桃额锥尾鹦鹉
- Aratinga aurea
【地理分布】
粉额鹦哥广泛分布于南美,包括苏里南南部、巴西东部、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以及阿根廷北部。
【外形特征】
粉额鹦哥身上有醒目的橙色前额和淡橄榄褐色的脸颊与喉咙。腹部逐渐变化成绿黄色。翅膀顶部分部绿色,底部为黄绿色,带有蓝绿色调。幼鸟头部橙色和蓝色偏淡。
【鸣叫特征】
这种鹦鹉飞行时发出刺耳且略带鼻音的“rreh”声,休闲时会出类似声音和叽喳声。
【生活习性】
它们主要栖息于热带草原、毛里提亚棕榈林,以及600米以下的森林地带。粉额鹦哥摄食植物果实、昆虫及作物。
【繁殖】
在秘鲁东南部,6月至7月是繁殖期;在巴西中部,繁殖期则为9月至12月。通常,粉额鹦哥在白蚁丘或树洞筑巢。每窝产卵2至4枚,孵化期约为23天,幼鸟离巢期为48天。
【外型辨识】
桃额锥尾鹦鹉、橙额鹦哥和粉额鹦哥在喙色、喉咙及胸部颜色上均有所不同。幼鸟口周围及头冠的色彩较为淡雅。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粉额鹦哥当前属于无危物种(LC)。
【生活习性】
它们主要栖息于热带草原、毛里提亚棕榈林,以及600米以下的森林地带。粉额鹦哥摄食植物果实、昆虫及作物。
【鸣叫特征】
这种鹦鹉飞行时发出刺耳且略带鼻音的“rreh”声,休闲时会出类似声音和叽喳声。
【繁殖习性】
繁殖时间为4月至9月,每窝产卵2-4枚,羽毛丰满后约52天离巢。
【生态环境】
有时会造访人类聚居区和公园等地觅食,展现一定的适应力。它们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各种开阔及半干燥区域,被砍伐后的农地,落叶林,热带草原和农耕区,以及林缘地带。
【地理分布】
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等地。具体分布于亚马逊流域南方,也见于潘帕希斯国家保护区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