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Ploceidae > Euplectes > Red-cowled Widowbird
Red-cowled Widowbird

Red-cowled Widowbird

English name:Red-cowled Widowbird

Scientific name:Euplectes laticauda

【简介】
红颈巧织雀(Euplectes laticauda),又称为红领巧织雀,隶属于雀形目织雀科巧织雀属。它们主要栖息于东非的开阔草地、灌木丛以及稀树草原。

【外形特征】
雄性红颈巧织雀在繁殖季节展现出独特的特征:纯黑色的身躯,头部和颈部点缀着深红色的领圈和冠羽,尾羽长达20厘米,尾椎弯曲下垂。非繁殖季节和雌鸟则显得较为低调,上体为暗色条纹,下体颜色较淡,胸部带有淡褐色的条纹,眼眉和脸部呈现出黄色,但并无长长的尾羽。喙、虹膜和腿均为棕色,上颌较为浅色。

【生活习性】
红颈巧织雀偏好开阔的生境,栖息于开阔草地、灌木丛、稀树草原和农田等。通常与其他种子食鸟混群,依靠种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偶尔也会捕食昆虫。繁殖季节过后,它们会进行局部迁移。

【鸣叫特征】
未提供相关信息。

【繁殖习性】
红颈巧织雀的繁殖期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肯尼亚为4月至7月和12月至次年的1月;坦桑尼亚为1月至5月;埃塞俄比亚为8月至10月。这种雀类实行一夫多妻制,雄鸟通常拥有两到三个配偶。雄鸟通过展示飞行和展示其炫耀性羽毛来吸引雌鸟。巢穴由雌鸟负责建造,选址于地面1米以内,采用细长的草茎编织成椭圆形结构。每窝产卵2-3枚(偶数可达4枚),蛋壳呈灰绿色,上面有灰棕色、灰褐色和紫褐色斑点。孵化期大约13-14天,完全由雌鸟独立承担孵化职责。雏鸟出生后由雌鸟独力喂养,大约16天后可以离开巢穴。

【外型辨识】
红颈巧织雀广泛分布于东非地区,包括苏丹、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至肯尼亚中部和坦桑尼亚北部。它们常见于中高海拔的草甸和灌木林地。非繁殖季节的雄鸟和雌鸟可通过其缺乏红色翼斑,淡褐色胸部条纹(较轻),黄色眼眉和脸部等特征来识别。

【物种区别】
红颈巧织雀曾有一段时间被认为与红领巧织雀同属一物种,但因显著的羽毛差异和雄鸟尾羽长度的不同,被归类为独立的物种。未提供更多信息区分两种鸟类的具体区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红颈巧织雀被列为无危物种(LC - Least Conc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