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uccan Megapode
English name:Moluccan Megapode
Scientific name:Eulipoa wallacei
【简介】
摩鹿加塚雉,学名为Eulipoa wallacei,是鸡形目冢雉科的一种小型鸟类。其体型长约31厘米。羽毛颜色为橄榄棕色,腹部为蓝灰色,尾下覆羽纯白。虹膜颜色自浅变深棕色,面部裸皮为淡粉色至暗肉色,喙呈蓝黄色,腿为深橄榄色。幼鸟身上覆盖的是棕色羽毛,有一个黑色的喙和一个淡褐色的虹膜。
【外形特征】
摩鹿加塚雉体长约31厘米,成年鸟的羽毛呈现深橄榄棕色,腹部带有蓝灰颜色,尾部下覆羽为白色。虹膜为棕色,面部裸露的皮肤颜色从淡粉到暗肉色,喙颜色从蓝绿色逐步过渡到黄色。腿的颜色与鸿宴豆厚橄榄色相似。翅膀上的羽毛从褐色转变为红褐色,带有灰色条纹。在野生环境中,幼鸟的羽毛颜色类似于成年鸟,但头顶的羽毛密度更高、更密集,且有黑色喙,腿和眼珠颜色为淡褐色。
摩鹿加塚雉通过显著较淡的面部裸露皮肤、较小体型和无明显的冠羽与暗色塚雉和橙脚塚雉相区别,体型较后者更小,颜色也相对较淡。
【生活习性】
它们大多活跃于茂密林地、丘陵地区以及海岸沙滩附近。摩鹿加塚雉主要分布于马鲁古和西爪哇地区,栖息高度从海岸线到高山长达一千数百米。常见的筑巢地点是海滩和由火山活动形成的松软土壤,这种土壤上的巢穴深度可以达到50到100厘米,在这些环境下,阳光可以为孵化过程提供必要的热量。
【鸣叫特征】
这种鸟类在夜间活跃,并会发出响亮的领域性鸣叫。它的叫声可以描述为“ki-ouw kouw, kou - kouw - kouw - kouw”,其中一个长音节被其他短音节跟随。有时它们会省略第一个音节。
【繁殖习性】
摩鹿加塚雉的繁殖季节根据不同岛屿略有差异,例如在布鲁岛和哈马黑拉岛,分别发生在9月至12月和3月至5月。雌鸟一般在巢穴产出一个蛋,隔开的时间大约是10至16天。在圈养环境中,孵化期通常在97至101天之间。
【外型辨识】
摩鹿加塚雉通过显著较淡的面部裸露皮肤、较小体型和无明显的冠羽与暗色塚雉和橙脚塚雉相区别,体型较后者更小,颜色也相对较淡。
【保护状况】
因为保护不力、栖息地的不断丧失以及分布范围较为狭小,摩鹿加塚雉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物种。因此,加强对这种宝贵鸟类的保护十分重要。
【地理分布】
摩鹿加塚雉主要分布在马鲁古群岛的各岛屿,以及巴布亚省的米苏尔岛上。它们生活在马鲁古群岛北部和中部的草原和山林中,高度范围可达700至19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