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ific Koel
English name:Pacific Koel
Scientific name:Eudynamys orientalis
【简介】
太平洋噪鹃(学名:Eudynamys orientalis),又称东方噪鹃,属于鹃形目杜鹃科噪鹃属。该物种以其响亮独特的鸣叫和红眼闻名。分布广泛,从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中部到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
【外形特征】
太平洋噪鹃体型较大,全身呈黑色并带有蓝绿色光泽。雄鸟全身黑色,而雌鸟背部为棕色,有白色斑点,腹部呈奶油色并带有细黑条纹。幼鸟的外观类似雌鸟,但眼睛颜色较深。它们最明显的特点是头部有红色的眼睛,腿短且强健,适合于在树栖环境中生活。
【鸣叫特征】
太平洋噪鹃的鸣叫声特别响亮,经常在夜间或黎明前发出,包括刺耳的“coo-eee”声和较长的“wirra-wirra-wirra”声。其叫声与汽车警报器类似,十分引人注意。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栖息于不同类型的生境,包括森林、林地、种植园和花园等。在澳大利亚尤其是郊区较为常见。它们是强烈的季节性迁徙者,大部分时间居住在东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在春季南迁至澳大利亚东部过夏。主要食物为果实,此外,它们属于巢寄生鸟类,偏好在较大宿主的巢中产卵,尤其选择蜜鸟如吵杂的僧鸟和红耳蜜鸟。
【繁殖习性】
春季为太平洋噪鹃的繁殖期,期间它们会在宿主的巢中产卵,通常放置一枚并移除宿主的一枚卵。幼鸟孵化后不会驱赶宿主的幼鸟,这也是一些明显的寄生生物特性之一。
【外型辨识】
太平洋噪鹃可以通过其独特的叫声、红眼和特定的地理分布与亚洲噪鹃和黑嘴噪鹃区分。虽然此前与亚洲噪鹃和黑嘴噪鹃同视为一个物种,但后来的分类学研究将其区分为独立物种。
【保护状况】
该物种现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太平洋噪鹃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及其东部,以及新西兰等地区,从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中部延伸至澳大利亚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