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Stone-curlew
English name:Great Stone-curlew
Scientific name:Esacus recurvirostris
【简介】
大石鸻属于鸻形目石鸻科,学名为Esacus recurvirostris,是一种体型庞大的涉禽。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和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外形特征】
体长约为41.5至54厘米,翼展90至100厘米,重量约790克。背部灰色无条纹,脸部有黑白对比图案,黑色颧斑被白色环绕,嘴粗大并向侧面弯翘,基部宽而黄色。飞翔时,具有明显的黑色飞羽、白色主翼斑和宽阔的浅灰色上翼覆羽。
【生活习性】
偏好河流边的砾石区域、湖泊或沙滩上的石头,有时在泛滥平原的草地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通常黄昏后活动觅食,主要捕食甲壳类和其他小动物。虽可独居,但在繁殖季节可能形成较小的群体。
【鸣叫特征】
叫声为一种逐渐加速的尖锐口哨声,类似“tleeeeLIK!”的音节,通常在面临威胁时多次重复。夜晚更为频繁,通常表示警戒信号,也发出短、尖锐的“see-eek”声或连续几声的“uit-uit-uit”。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如印度是2月至7月,巴基斯坦是3月至6月。通常在河流、沙滩上的巢穴产下1-2枚卵,卵淡黄白色,带深色斑点。幼鸟孵化大约28天。
【外型辨识】
大石鸻以其独特的暗色面罩、淡色眼睛和粗壮弯曲的喙而闻名。
【保护状况】
IUCN将其列为近危物种。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以及亚洲南部和东南亚,还可见于伊朗南部和巴基斯坦的内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