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th Moluccan Pitta
English name:North Moluccan Pitta
Scientific name:Erythropitta rufiventris
【简介】
北摩鹿加八色鸫(学名:Erythropitta rufiventris),是雀形目八色鸫科红胸八色鸫属的一种特有种鸟类。它们栖息于东南亚地理区域内,尤其集中在印尼摩鹿加群岛北部和Gebe岛。
【外形特征】
北摩鹿加八色鸫体型饱满,具有短尾和长腿,头部呈棕色,身体呈现出亮绿色,腹部则为醒目的鲜红色,背部还配上一条宽阔的电蓝色带状标记。成鸟体长约16至18厘米,体重范围在91克左右。雌鸟和雄鸟在外观上无明显差别。它们的冠部呈红褐色,缺少蓝色冠条,背部则呈现蓝绿色,胸部有一条较窄的深色带。眼虹膜呈蓝色。
【生活习性】
北摩鹿加八色鸫是典型的林地地面活动鸟类,主要栖息在干燥和湿润的山地与低地森林中,也会偶尔出现在邻近的次生林地。它们通常在地面觅食,以昆虫为主食。这种鸟类的叫声既能在森林地面,也能在低矮灌木丛中被观察到。
【鸣叫特征】
北摩鹿加八色鸫发出的鸣叫声十分独特,是一种轻柔的两音节哨声,首音颤动且较长,类似于“whoooyoop-woo”。
【繁殖习性】
关于北摩鹿加八色鸫的繁殖记录较少,但推测它们可能全年均可繁殖。有记录显示,7月底雄鸟处于繁殖状态,而在6月底也收集到了幼鸟。该物种每窝通常产两枚蛋,蛋色为奶油白色的光泽表面,伴有暗红棕色和灰紫斑点,大小约为28至29.1毫米×22.3至23毫米,重量约8克。
【外型辨识】
北摩鹿加八色鸫背部倾向于蓝绿色,胸部侧面均为绿色,且缺少蓝色冠条。尽管如此,若与Erythropitta inspeculata相比较,其背部、喉部至胸部的颜色,以及冠部和颈后的颜色也有显著不同。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标准,北摩鹿加八色鸫被列为无危物种(LC)。这种鸟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不过其栖息地面临的威胁主要包括低地地区的森林砍伐和农业扩张,以及笼鸟贸易导致的捕捉。与巴布亚八色鸫和苏拉威西八色鸫相比,北摩鹿加八色鸫背部倾向于蓝绿色,胸部侧面均为绿色,且缺少蓝色冠条。
【地理分布】
北摩鹿加八色鸫的地理分布主要局限于印尼摩鹿加群岛北部和Gebe岛。在巴坎岛和奥比岛上,这种鸟也相对常见并广泛分布。尽管部分地区已被提议设立保护单位网络,但直到目前还没有大规模保护区的正式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