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Pittidae > Erythropitta > Whiskered Pitta
Whiskered Pitta

Whiskered Pitta

English name:Whiskered Pitta

Scientific name:Erythropitta kochi

【简介】
吕宋八色鸫(学名:Erythropitta kochi)是八色鸫科红胸八色鸫属的一种特有种,广泛分布于菲律宾吕宋岛的山脉区域。该物种的平均体重约为116克,长度可达约23厘米。

【外形特征】
吕宋八色鸫具有独特外观,整体头部呈深棕色逐步过渡至锈橙色,伴有明显的灰白色‘胡须’状面部条纹,延伸至颈部两侧,其上体为暗橄榄绿色,臀部和翼覆羽为灰蓝色,尾巴则为暗蓝色。喉咙和上胸为深棕色,宽阔的蓝胸带有绿色边缘,下体鲜红色,虹膜呈现深棕至砖红色,喙黑,脚则为棕色或石板蓝色。

雌性和幼鸟与其雄性同伴在外观上存在一定差异,如部分雌鸟的翼上羽毛颜色稍淡,下体颜色较羞涩。幼鸟全身为暗棕色,下体呈现白色斑点,且喙尖与下颚基部偏黄。

【鸣叫特征】
吕宋八色鸫的鸣唱表现出连续、深沉的哀诉音符,一般由2到9个音节构成,依次渐进,后音节快速降低,并伴有轻微的下滑,间隔约7至8秒重复,呈现出与紫褐鸠叫声的相似但更长的特征。

【生活习性】
主要在吕宋岛的山地森林底部以及尼泊尔的灌木丛成为其主要栖息地,偏好苔藓与蕨类植物密集覆盖的陡峭地形。它们通常会用喙翻动枯叶,或是挖掘土壤以寻找小型昆虫或其他食物来源,在积水区域寻找食物尤为重要。有时还会在野猪挖掘过的土壤附近觅食,主要目标为蚯蚓及其他潜在的食物。已经确认的食物包括甲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

【繁殖习性】
在繁殖方面,具体细节仍存缺乏,但已经注意到它们主要在900到1500米的高海拔位置进行繁殖活动,在原始山地森林或由橡树为主的区域中偏好围闭树冠的原始生长环境。

【外型辨识】
吕宋八色鸫常与蓝胸八色鸫混淆,但在较高端的栖息位置和技术性识别特征上有所差异,如独特颈侧灰白色的“胡须”条纹,而非背部呈现的绿色斑纹,这些特征有助于有效区分该种类。因此,吕宋八色鸫不仅因其独特的外观特征,而且因其目前面临的保护挑战而受到鸟类爱好者的高度重视。

【物种区别】
虽然没有详细描述其他同类物种的具体特征和差异,但可以指出的是,吕宋八色鸫具有独特颈侧灰白色的“胡须”条纹,而非背部呈现的绿色斑纹。这些特点有助于有效区分该种类。

【保护状况】
由于栖息地丧失和非法猎杀,特别是由于森林砍伐、农业开发和采矿活动导致的栖息地破坏,以及当地人为了食用或笼养用途而设置陷阱捕杀的压力,吕宋八色鸫面临严重的威胁。尽管它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9鸟类红色名录》上的易危物种,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19年名录》附录Ⅰ的保护级别上,现实中保护重视度并不高。

【地理分布】
吕宋八色鸫主要分布于菲律宾的吕宋岛的中央山脉和马德雷山脉等山脉区域,包括中央山脉、马德雷山脉和比科尔地区,集中在岛北的中央山脉和马德雷山脉、东南部的伊萨罗格山等地。在已有的保护区内,例如Mount Data与Mount Pulog国家公园、北方马德雷山脉自然公园、Maria Aurora纪念国家公园、Isarog国家公园以及Manila以北的Angat流域等地,均可观察到其分布。此地的鸟类多样性尤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