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Pittidae > Erythropitta > Philippine Pitta
Philippine Pitta

Philippine Pitta

English name:Philippine Pitta

Scientific name:Erythropitta erythrogaster

【简介】
红胸八色鸫属于雀形目八色鸫科,分布于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的塔劳群岛。该物种主要栖息于低地和丘陵的森林、退化林地、竹丛等多样化的生境中。

【外形特征】
成年个体体长15.4-18厘米,体重49.7-70.4克(雄性),46-70.4克(雌性)。其体色独特,头部和颈侧为深红褐色,脸颊肉桂色,上背部呈蓝绿色,下背部及尾上覆羽为暗绿至深绿色,臀部和尾羽蓝色。翼上的覆羽深蓝且飞行羽带有黑色边缘。下喉至胸上部为棕色或黑色,胸部则有蓝绿色带状纹路逐渐过渡至绿色,而下方的腹羽鲜红亮丽。雌鸟色彩较淡,呈更多绿色而非蓝色,腹部红色较浅。

【生活习性】
该鸟多单独或成对活动,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湿润的低地森林,其中包含密集的原始雨林、砍伐过的森林和竹丛。其鸣叫声独特,语音形态多样,如高调的颤音哨声以及尖锐的警报叫声。

【鸣叫特征】
红胸八色鸫的鸣叫声独特,语音形态多样,如高调的颤音哨声以及尖锐的警报叫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主要在11月至第二年的9月之间,繁殖雄鸟与雌鸟共同孵化及育雏,每对可产蛋2至5枚,蛋壳呈白色带有淡紫色斑点,直径约为26.3至27.6毫米,重量为6.2至6.5克。雌鸟可能在整个孵卵期承担较大责任,但具体的孵化和育雏周期尚不清楚。

【外型辨识】
红胸八色鸫与吕宋八色鸫存在明显差异:包括体型大小不同、喉咙为黑色、没有浅色胡髭羽毛,以及头部呈更广泛的红褐色。相比同属其它物种,红胸八色鸫的巢具有相似的结构但细节描述不详。

【保护状况】
红胸八色鸫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无危(LC)物种,这意味着它虽然在局部地区分布广泛,但在某些如民都洛、巴拉望、内格罗斯及莱特等地较为稀少。其主要威胁在于广泛的森林砍伐。

【地理分布】
红胸八色鸫主要分布于菲律宾群岛及其周边小岛,包括塔劳群岛(位于苏拉威西岛东北)。其自然栖息范围广泛,涵盖低至中等海拔的多种生境,如亚热带和热带的湿润森林,包括原始雨林、退化林地、种植园、河流与溪流附近的灌木丛等区域。南菲律宾一些地区可观察到它们活跃于1400米的高度,但通常更低海拔更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