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Alaudidae > Eremopterix > Grey-backed Sparrow-Lark
Grey-backed Sparrow-Lark

Grey-backed Sparrow-Lark

English name:Grey-backed Sparrow-Lark

Scientific name:Eremopterix verticalis

【简介】
灰背雀百灵(英文名:Grey-backed Sparrow-Lark,学名:Eremopterix verticalis)属于雀形目百灵科。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和中南部的半干旱地区,栖息于干燥的草地、灌木覆盖的平原和矮山等地带。

【外形特征】
灰背雀百灵体长约为12至13厘米,体重约为13至21克。雄鸟背部和翅膀呈灰褐色,头部为黑色并配有两侧显著的白色耳斑,这些白色耳斑延伸至后颈;雌鸟外观较单调,通常拥有深色腹部斑块。幼鸟上体颜色比雌鸟更深,面部呈淡红栗色,喉部和胸部淡黄色,带有深色斑点。

【生活习性】
灰背雀百灵主要生活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地,也偶尔定居于稀疏的灌木林、休耕田以及南非西部的开普省小麦田中。它们更倾向于生活在河床等地质地淡且钙质丰富的土地上,而较少出现在红色沙质地带。

【鸣叫特征】
雄鸟通常在空中进行求偶展示时鸣唱,其鸣唱由一系列简单的音符组成:“shreep shreep shrup-up shreep-eep”。当飞行时,它们发出柔和且干净、声音较高的“pink”声。受到惊扰时,它们从巢中发出“prink”声,喂食雏鸟时则发出轻柔的“tsee-ree”叫声。

【繁殖习性】
灰背雀百灵在5至6月间进行繁殖。雌性通常会在地面的凹陷处或草丛中筑巢,巢由杂草叶片和细蒿秆构成,表面多会用更多杂草加以遮掩。每窝通常产卵2至5枚,卵呈近黄白色,表面带有褐色细斑,大小为23毫米×18毫米。孵化期约为15天左右。

【外型辨识】
成鸟主要以种子为食,偶尔也捕食昆虫,如白蚁、蚱蜢、蚂蚁和甲虫。

【物种区别】
雄鸟和雌鸟的羽毛有显著差异,雌鸟的整体颜色更淡,其腹部有显著的深色斑块。幼鸟的体色比雌鸟更深,羽毛特征更为明显。

【保护状况】
IUCN将灰背雀百灵的保护状况评为无危(LC)级别。

【地理分布】
灰背雀百灵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和中南部,具体地理位置包括纳米比亚、安哥拉、南非、津巴布韦、赞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以及博茨瓦纳和莱索托。此外,世界各地活动范围约为2,590,000平方千米。

【亚种】
灰背雀百灵曾普遍认可四个亚种:
- Eremopterix verticalis damarensis:分布于安哥拉、纳米比亚、西部的赞比亚和博茨瓦纳西北部。
- Eremopterix verticalis harthi:分布于南部赞比亚。
- Eremopterix verticalis khama:见于博茨瓦纳东北部、津巴布韦和赞比亚。
- Eremopterix verticalis verticalis:主要分布在南非中西部、东南部的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南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