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Thamnophilidae > Epinecrophylla > Rufous-backed Stipplethroat
Rufous-backed Stipplethroat

Rufous-backed Stipplethroat

English name:Rufous-backed Stipplethroat

Scientific name:Epinecrophylla haematonota

【简介】
斑喉蚁鹩,英文名:Rufous-backed Stipplethroat;学名:Epinecrophylla haematonota。属于雀形目蚁鸟科格喉蚁鹩属。

【外形特征】
雄鸟体型小巧,全长约10-11厘米,重8-10.5克。头部至肩部为灰橄榄褐色,背部、飞羽和尾部为深栗色;翼覆羽带有淡黄色或白色尖端;喉咙呈黑色,散布有白色斑点,脸上部至胸部及上腹部颜色较浅,为浅灰色,而下腹部、侧腹和尾下覆羽则为黄褐色。雌鸟通体为褐色,胸部没有斑点,翼纹相对模糊一些。

区别于不同亚种,它们在色彩和图案上存在差异:如pyrrhonota亚种雄鸟上体具有更鲜艳的色彩,而fjeldsaai亚种中雌鸟头部至喉咙为赭色。

【生活习性】
主要在低地常绿森林的下层区域活动,并在距地面1-3米高的地方觅食,偶尔可高达5-9米。斑喉蚁鹩通常会结伴与其同类和其它食虫类鸟兽(如Thamnomanes antshrikes)一起觅食。主要以昆虫和蜘蛛为食,偏好从枯叶的缝隙中获取食物,常常在小棕榈叶的顶部爬行来觅食。

【鸣叫特征】
斑喉蚁鹩的歌声具有独特性,像是高音下降颤音,先升后降。此外,这种鸟还会发出粗糙、复杂的音符和双音节音频及突然音符。常伴有多音而急促的单音音符及高音颤音。

【繁殖习性】
虽然关于繁殖的多方面内容仍知之甚少,但有来自委内瑞拉亚马逊地区Cerro de la Neblina的关注报道显示,三月持有卵黄的雌鸟是存在的。另一种观察记录形成于秘鲁东南部生物站Los Amigos,证明了斑喉蚁鹩的巢类似心脏构造,有着侧面出口,悬挂于两片相邻的Geonoma棕榈叶之间,距地面33厘米。

【外型辨识】
识别斑喉蚁鹩的标志是雄鸟的独特棋盘排列的喉咙,雌鸟则缺乏这一特征。此外,暗褐色的末端令其区别于棕尾蚁鹩。

【保护状况】
分类历史复杂多样,名称曾经被称作Rufous-backed antwren、Stipple-throated antwren、Napo stipple-throated antwren和Western stipple-throated antwren。就目前而言,该种尚未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定为濒危鸟类。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低地雨林区域。从哥伦比亚东南部和委内瑞拉南部至厄瓜多尔东部、秘鲁北部、东部和巴西西部均有发现。常见的栖息点包括哥伦比亚的Tinigua国家公园、委内瑞拉的Yapacana、Duida和La Neblina国家公园以及Caura森林保护区,以及巴西的Jaú和Serra do Divisor国家公园。

fjeldsaai亚种在厄瓜多尔东部Yasuní国家公园也十分常见。如果有较好的环保和保护措施,它将可能保存完整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