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 Sicklebill
English name:Black Sicklebill
Scientific name:Epimachus fastosus
【简介】
黑镰嘴风鸟(Epimachus fastosus),学名为Black Sicklebill,属于雀形目极乐鸟科镰嘴风鸟属。它们广泛分布在新几内亚中西部至中部和西北部的山地森林中。
【外形特征】
雄性黑镰嘴风鸟具有显著的黑色身体、银色且微微弯曲的长嘴以及异常长的尾羽,而雌性呈棕色,腹部有条纹。成年雄鸟全长约为63厘米,包括尾羽可达110厘米,体重250至318克;雌鸟体型略小,全长约55厘米,体重160至255克。雄鸟头部黑色,带有金属绿蓝紫色光泽的鳞状羽毛,上身黑色,翼部有变色的蓝紫或品红色光泽。雌鸟上体棕色,下体带有淡色并带有深棕色条纹,尾部较短。
【生活习性】
黑镰嘴风鸟主要栖息于中高海拔的山地森林,偶尔也会出现在森林边缘地带。它们偏好原始森林环境,对次生林和花园边缘的适应能力较差。在食物方面,它们以水果和节肢动物为主,觅食多在森林的中层和上层。
【鸣叫特征】
雄性黑镰嘴风鸟具有独特的鸣叫声,表现为刺耳的双音节“wak-wak!”重复两次,向下深沉且穿透力较强。这种声音是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于交流和展示的重要方式。
【繁殖习性】
黑镰嘴风鸟的繁殖期一般为11月至次年2月。雄鸟会展现出强烈的求偶展示。雌鸟单独负责筑巢和孵蛋职责。具体的繁殖细节目前了解不多。
【外型辨识】
通过独特羽毛展示和独特的叫声,雄性黑镰嘴风鸟能够与其它同类进行显著识别。该物种与褐镰嘴风鸟存在相同之处,但前者通常生活于较高海拔区域,胸部羽毛呈黑色为主要区别点。
【保护状况】
在IUCN红色名录中,黑镰嘴风鸟被列为无危级别(LC),但国际上它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这一物种的数量估计在2500至10000只之间,目前数量呈下降趋势。
【地理分布】
黑镰嘴风鸟的分布范围在新几内亚中西部至中部和西北部的山地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