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SITTACIFORMES > Psittaculidae > Eos > Violet-necked Lory

Violet-necked Lory

English name:Violet-necked Lory

Scientific name:Eos squamata

【简介】
紫颈鹦鹉,学名Eos squamata,俗称紫颈吸蜜鹦鹉。它们拥有鲜艳华丽的羽毛,主要呈红色,颈部有一条显著的蓝紫色带状羽毛,腹部至尾下覆羽有深蓝紫色至蓝色的渐变色彩。在飞行时可以观察到它们肩部的羽毛有紫色调,尖端具有黑色特征,翅膀的大覆羽和飞羽的末端集成了黑色纹理。

【外形特征】
紫颈鹦鹉嘴部为橙色,脚趾则是灰色或带有淡色的色素沉淀。

【生活习性】
紫颈鹦鹉活动于热带森林、边缘地带、红树林、受干扰的土地以及种植园旁边。它们偏爱早晨时分,一般会集中于红树林或人工棕榈树等植被中觅食花蜜和果实。这种动物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十分独特,通常发出双音节的具体鸣叫声,比如“ksi-leet!”或者类似于“WIT”,“KIT”,“ER”等较为响亮的喊叫声,以及尖锐的“EEK”声。

【鸣叫特征】
紫颈鹦鹉通常发出双音节的具体鸣叫声,比如“ksi-leet!”或者类似于“WIT”,“KIT”,“ER”等较为响亮的喊叫声,以及尖锐的“EEK”声。

【繁殖习性】
紫颈鹦鹉一次通常产下两枚卵,孵化期大约为27天,大约需要培育80天的时间雏鸟才能完全长出羽毛。它们在自然林冠或人工搭建的树洞巢穴中筑巢。

【保护状况】
紫颈鹦鹉被标识为CITES II保护物种,并归类为IUCN的低危(LC)等级。作为“restricted-range”鸟种,其保护现状仍需持续关注。

【地理分布】
紫颈吸蜜鹦鹉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北摩鹿加群岛及拉贾安帕特群岛的小岛,而四个月大的雏鸟数估计在70,700和435,080之间。在繁殖的过程中,紫颈鹦鹉一次通常产下两枚卵,在提议的Lalobata保护区的数量在115,400至283,70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