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tern Yellow Robin
English name:Eastern Yellow Robin
Scientific name:Eopsaltria australis
【概述】
东黄鸲鹟(学名:Eopsaltria australis),属于雀形目、鸲鹟科的黄鸲鹟属,是一种澳大利亚东部和东南部特有的小型鸟类。该物种体型丰满,整体呈现灰色和黄色的色彩搭配。东黄鸲鹟常常活跃于森林中,尤其偏好以低枝和树干侧面为活动地带,主要以地面猎物为食。
【外形特征】
东黄鸲鹟体长为13.5至17厘米,雄鸟体重18至28克,雌鸟为15至24克。其头部和颈部呈灰色,眼上方有一条极淡的白色眉纹,脸部则为暗灰色至黑色。这部分的耳羽带有淡淡的白色条纹,背部和翅膀颜色为灰色带橄榄色,尾巴为灰棕色,内侧的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在基部有淡色区域,形成翼纹。下体鲜黄,两胁带有橄榄色颜色。眼睛深棕色,喙黑色,腿黑褐色。雄雌外形相仿,幼鸟呈赤褐色伴淡色条纹。亚种chrysorrhos与指名亚种的主要区别在于臀部和尾上覆羽呈现明亮的黄色,与下体色调保持一致。
【鸣叫特征】
东黄鸲鹟的叫声为缓慢重复的哨音,同时也会发出声响度较高的双音哨声,便于学习和识别。
【生活习性】
东黄鸲鹟栖息于各类森林环境,如雨林、湿性和干性桉树等不同类型的林地。它们适合在有高矮植被层次、稀疏地面覆盖和中等到密集的下层植被环境中生存。作为留鸟,该种每年会在东南高地附近出现局部季节性迁徙现象,向低海拔移动。它们以昆虫、蜘蛛和其他小型节肢动物为主要食谱,通常通过在地面捕捉食物或在低树枝及落叶层中寻觅食物,偶尔也会进行空中捕食。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从7月持续到次年1月,有时也会从6月开始。每窝大概产1到3枚卵,雌鸟独自担起筑巢和孵化的任务。筑巢需耗时10至15天,最终完成一个由树枝、草、叶子和其他植被材料构成的巢,其外缘用蜘蛛网固定,并覆盖有苔藓和树皮碎屑物,内部则铺有细根、草和一些树皮片段。这种巢相对隐蔽、安全,一般位于高1至6米的树木或灌木丛中。
卵的孵化周期为15至17天,由雌鸟孵化,相比之下,每窝卵的孵化成功率约为60%,幼鸟出巢率则在28%至39%之间。
【外型辨识】
需注意的是,东黄鸲鹟与淡黄歌鸲鹟(Rhipidura albigularis)在面部颜色及叫声上有所区别。区别亚种chrysorrhos同样依靠臀部和尾下覆羽的明黄色展示来从指名亚种中识别出来。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东黄鸲鹟被列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东黄鸲鹟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和东南部地区,覆盖了南澳大利亚的极东南角、维多利亚州大部分地区及新南威尔士州的西部一半。北至库克镇,并在热带北昆士兰州的高地适宜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