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crowned Forktail
English name:White-crowned Forktail
Scientific name:Enicurus leschenaulti
【简介】
白冠燕尾(英文名:White-crowned Forktail,学名:Enicurus leschenaulti),属雀形目、鹟科、燕尾属。身长25-28厘米,体重27-38克。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黑白色的外表和长且呈深叉状的尾羽,以及头顶部位的一顶白色冠羽。
【外形特征】
白冠燕尾的整体色调为黑白对比鲜明。头部前部分呈现黑色,头顶有一显著的白色冠。上半身除脸及肩胛区外为黑色,下半身主要为白色,包括腰腹和尾下覆羽。尾部狭长,外侧两对尾羽为白色,中央尾羽交替为黑白相间,显得十分显著。翅膀颜色为黑色并具备显著的宽大白色大覆羽带。
【鸣叫特征】
白冠燕尾的叫声包括一连串清脆的声音,快速而有力,如“tsswi’i’i’-lli’i’i…”。有时会发出较为缓慢深沉的金属声,从气鸣开始逐渐递减。当需要起飞或遇到威胁时,它们会发出高音的双音尖叫,形式为“hutii hutii”。
【生活习性】
白冠燕尾偏好湍急的山溪,特别喜欢停栖于溪边的石头上或低矮的灌木。它通常在岩石上或近岸环境中觅食并展开它们的尾羽。主要食物包括各类昆虫及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繁殖习性】
白冠燕尾的繁殖季节从每年3月延续到9月,有时会持续至10月。雌鸟用苔藓、植物叶子、木质纤维等材料来构建一个坚固的杯状巢。它们往往把巢建在紧邻水边的地方,每个巢里面通常放有2到5个蛋,呈白色并带有红色、咖啡色、淡紫色的斑点。
【外型辨识】
白冠燕尾的外观较为独特,尤其是全黑的背部辨识度高。其特征包括黑色的头部和上半身,醒目的白色冠,以及黑白相间的长尾羽,这些特征都使其难以与灰背燕尾或斑背燕尾混淆。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白冠燕尾被列为无危(LC)级别,属于受较低风险的鸟类。
【地理分布】
白冠燕尾广泛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尼多个岛屿,如爪哇岛和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等地。在中国的部分地区,这种鸟因其生态价值而被视作地方重点保护物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