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rican Grey Flycatcher
English name:American Grey Flycatcher
Scientific name:Empidonax wrightii
【简介】
灰纹霸鹟(英文名:American Grey Flycatcher,学名:Empidonax wrightii),是属于雀形目霸鹟科纹霸鹟属的小型食虫性鸟类,广泛分布于北美的干旱地区,尤其是在大盆地地区活动频繁。它们活跃于各种灌木丛和松树林里,以昆虫为主要食物来源。
【外形特征】
灰纹霸鹟体型较小,成鸟上身一般呈淡灰色,翅膀和尾巴颜色较深,带有橄榄色调。其下体为白色,有时带有淡黄色调。有白色翼斑和不显眼的白色眼环。喙长而窄,尾尖长,下颌偏黄或粉红,末端为黑色。幼鸟与成鸟相似,而橄榄色和黄色色系更明显,其翼斑则呈淡褐色。
【鸣叫特征】
雄鸟在繁殖季节会以“chuwip”或“wilip”这种有力的双音节鸣叫来吸引雌鸟。有时也会插入如“teeap”或“seep”这样的弱音,两性均能发出简短的“pit”或“wit”。
【生活习性】
它们栖息于干燥的灌木丛、开放林地和森林环境中,特别喜欢裸露的底部环境。迁徙期间,常见于溪流沿岸的柳树或棉木地带。冬季则选择相似生境,包括干燥的荆棘林和灌木丛。
【繁殖习性】
灰纹霸鹟在繁殖季节通过雄鸟的鸣叫与展示来建立领地并吸引配偶。巢一般由雌鸟在树枝的分叉处建立,紧贴树干。繁殖期于5月和6月初开始,每窝产卵3至4枚,孵化期为14至16天,幼鸟在孵化后16天即离巢。
【外型辨识】
灰纹霸鹟与其他Empidonax属鸟类相比,最显著的差异在于其较长的喙和较长的尾羽,以及下颌的颜色较浅,并且它们会习惯性地向下摆动尾羽。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灰纹霸鹟分类为无危(LC)。
【保护状况】
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灰纹霸鹟分类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灰纹霸鹟繁殖于北美的加拿大西南部和美国西部,冬季则迁移到墨西哥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