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Emberizidae > Emberiza > Yellow Bunting
Yellow Bunting

Yellow Bunting

English name:Yellow Bunting

Scientific name:Emberiza sulphurata

【简介】
硫黄鹀(学名:Emberiza sulphurata),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体长约14厘米,体重17-26克。

【外形特征】
成鸟头部及胸部呈黄绿色,具白色眼圈和狭窄翼斑。雄鸟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上半身为绿灰色且带有黑色的条纹,下半身则呈现较亮的黄色调;而雌鸟的颜色稍浅,并且没有眼先和下巴的黑色。此外,雄鸟和雌鸟在鸣唱和叫声方面也存在明显区别:雄鸟的鸣声音调高,富有颤音,并且通常在植被覆盖良好的隐蔽处发出;而雌鸟的鸣叫声则更为柔和和简短。

【生活习性】
硫黄鹀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繁殖季节时栖居在山脚森林,随季节变化会迁徙至东南亚地区如中国东南部、台湾、香港及菲律宾北部等地过冬或短暂居住。它们喜爱海拔600至1500米的森林边缘或林地环境,在迁徙过程中,有时会在朝鲜半岛和中国的沿海省份出现。

【鸣叫特征】
硫黄鹀的鸣叫声由数个颤音短句组成,声音较短,并有高音结束的音调;至于叫声,则是发出一种类似金属质感的“tsip”声,音高比同属的田鹀叫声更低沉。这一叫声有助于它们在繁殖季的交配与领地防卫。

【繁殖习性】
硫黄鹀的繁殖季为每年五月中旬到七月初。它们在低矮的灌木丛中筑造巢,内填有枯草、细草茎和马毛等。每窝通常产下3-5枚卵,这些卵为灰白色,上面点缀有黑褐色或灰紫斑点。

【外型辨识】
雄鸟和雌鸟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鸣唱和叫声:雄鸟发出清亮且婉啭的鸣声,嘹亮的声音可以传得较远;而雌鸟则发出更为柔和简短的叫声。此外,雄鸟的上半身颜色更深,具有黑色条纹,下半身为黄色,而雌鸟的颜色浅一些。

【物种区别】
无具体内容描述。

【保护状况】
硫黄鹀的数量稀少,主要繁殖地在日本。其栖息地遭受破坏、农药过度使用及干笼鸟贸易的需求对其构成威胁。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入无危物种,预估成熟个体数量范围为2,500至9,999只。

【地理分布】
硫黄鹀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繁殖季节时在山脚森林栖居,非繁殖季节则迁徙至东南亚如中国东南部、台湾、香港及菲律宾北部等地过冬或短暂居住。有时会在朝鲜半岛和中国的沿海省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