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Emberizidae > Emberiza > Common Reed Bunting
Common Reed Bunting

Common Reed Bunting

English name:Common Reed Bunting

Scientific name:Emberiza schoeniclus

【简介】
芦鹀(学名:Emberiza schoeniclus)属于雀形目鹀科,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北非和西亚的部分地区,在中国从东北到新疆和西藏均有记录。

【外形特征】
成年芦鹀体长约为13.5-15.5厘米。雄鸟头部及喉部呈现鲜明的黑色,颈圈为白色,背部由棕色条纹装点。雌鸟以及孵化期后的雄鸟具有更多的褐色和淡灰色条状体纹,且头颈区域比雄鸟更具杂斑特征。

【生活习性】
芦鹀栖息于沼泽地和芦苇地等开阔地带,并偏好这些地区的灌木丛或低矮灌丛。秋季迁徙到林地、田地或开阔平原。主食为植物籽实和芦苇果实,也摄取少量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鸣叫特征】
芦鹀的鸣叫特征是连续发出的'srip'音,栖息时在草丛或芦苇顶部清晰可闻。

【繁殖习性】
芦鹀在春季和夏季繁殖,在地面的草丛或者芦苇丛中建巢。一次繁殖通常能够产下一到两个巢,每巢产卵4-7枚。雌雄鸟轮流孵化,孵化周期约为13-14天。雏鸟孵化后依赖父母喂养一段时间。

【外型辨识】
与苇鹀相比,芦鹀的小覆羽颜色为棕色,而在苇鹀中则为灰色,这成为这一物种识别的关键特征之一。

【保护状况】
芦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出为无危物种(LC)。由于广泛的分布和稳定的增长趋势,它们目前尚无面临灭绝的潜在威胁。

【地理分布】
繁殖期主要分布于欧洲、俄罗斯西北部直至远东以及中国西北部的部分地区。到了非繁殖季节,其地理分布则扩展到更多的欧洲地区和西亚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