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Emberizidae > Emberiza > Pine Bunting
Pine Bunting

Pine Bunting

English name:Pine Bunting

Scientific name:Emberiza leucocephalos

【简介】
白头鹀(Pine Bunting, 学名:Emberiza leucocephalos)是一种小型鸣禽,属鹀科,是雀形目的一类鸟类。它的学名源自古高地德语和古希腊语,寓意着“白色的头顶”。白头鹀分布于东欧至整个亚洲东部,包括俄罗斯、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外形特征】
雄性白头鹀体型约为17厘米,头部具有明显的白色冠和黑色侧面冠纹,两侧耳羽间有白色斑带,头、颌部和喉部为浓郁的栗色,与白色胸带形成鲜明对比。胸部和腹部的羽毛有羽干纹和浅色边缘。雌性白头鹀颜色较为素雅,上体为淡棕色至灰色,斑纹较少,胸部的白色区域较大,腹部白色区域具棕色纵纹。春秋两季,成鸟头部特征依旧,但冬羽时整体颜色变深,条纹更为明显。

【鸣叫特征】
白头鹀的鸣叫声与黄鹀相似,但音调更柔和,间隔更均匀,鸣啭持续时间较短且节奏较慢,音符数量也较少。

【生活习性】
它们喜欢栖息在开阔地带,包括林缘、林间空地、已被砍伐或烧过的森林地,还有农田、荒地、果园等。该鸟种相较于近亲黄鹀,更加喜好开阔森林(尤其松树)。在繁殖期间,该鸟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而到了冬天,多倾向于组成小群体,聚居在较大区域。

【饮食习性】
该鸟在繁殖期主要以昆虫为食,比如甲虫、蚱蜢等,在非繁殖季则主要以植物种子为主,吃什么种类的种子主要取决于可获取性。

【繁殖习性】
白头鹀的繁殖期通常从4月底持续至7月末。雌鸟负责在地面或其他地面较高位置筑巢,用杂草、草茎、草叶等材料构建杯状巢穴,并在内部铺垫柔软的草料。每巢产卵4至5枚,孵化期约13天。小鸟出生后9天即可飞离巢穴,但需至少1至3天方可独立生活。

【外型辨识】
值得注意的是,白头鹀与黄鹀之间的杂交现象较为普遍,最典型的例子是1982年在英格兰萨福克地区观察到的“Sizewell鹀”。杂交个体展现出混合的特征。此外,一些貌似纯种的白头鹀,其初级飞羽边缘可能显现黄色,这原本可能被认为是杂交个体,但从2004年起,此类鸟类开始被英国珍稀鸟类委员会接纳。

【保护状况】
白头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列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它们分布范围广泛,不接近濒危边缘值。

【地理分布】
白头鹀分布于乌拉尔山以东至西伯利亚、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广大区域,并在冬季迁飞至中亚、印度北部及中国南部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