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Emberizidae > Emberiza > Gosling's Bunting
Gosling's Bunting

Gosling's Bunting

English name:Gosling's Bunting

Scientific name:Emberiza goslingi

【简介】
灰喉鹀,也被称为灰喉田鹀,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一种鸟类。此类鸟的最显著特征在于雄鸟具有黑白条纹的头部和淡灰色喉咙,雌鸟则在头部上保持着灰棕色和黑褐色的条纹,在喉咙部分则是一些比较暗淡的条纹。

【外形特征】
灰喉鹀的成虫体长通常在13至15厘米之间,平均体重为11.1至15.6克。雄鸟头部特征显著,黑白交替的条纹非常醒目,雌鸟的颜色则更加淡雅,除条纹特征外,颜色主要为灰褐色。幼鸟体色更加暗淡,尤其下体较成鸟浅。

【鸣叫特征】
声音特征上,灰喉鹀具有传输相续声乐的能力,通常音效为短促、带宽较宽的声音片段,「jajaja-titi」或「ti-jaa」是其代表性声音样本。

【繁殖习性】
从西非地区的繁殖季节来看,灰喉鹀会在每年的7月至次年1月份进行繁殖活动,主要集中于9月至12月份。一对灰喉鹀会建立一夫一妻制的关系,在繁殖季节内共同筑巢,雌鸟会单独孵化卵,一般会孵化出2-3枚卵,孵化期持续约12天。幼鸟大约在12-16.5克之间的时候就能飞离鸟巢,这个阶段将会由父母双方共同喂养。

【地理分布】
灰喉鹀主要分布于非洲萨赫勒地区的岩石山坡,从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到西南苏丹和东北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部分,向南延伸至喀麦隆北部、中非共和国北部以及南苏丹北部。这类鸟喜欢栖息在干燥或潮湿的草原环境,特别是在具有许多岩石露头、采石场或峡谷的地方;也会偶尔靠近灌木丛底部或岩石旁建巢,有时会出现在新耕的谷物田区域,这些地方通常都靠近水源。

【保护状况】
灰喉鹀的保护状态被评为了IUCN无危(LC)类别。这种估计基于其广大的分布范围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在人类活动中也具有一定抗性,并且数量上有所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