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ad-billed Motmot
English name:Broad-billed Motmot
Scientific name:Electron platyrhynchum
【简介】
阔嘴翠鴗,学名Electron platyrhynchum,属于鸟类佛法僧目翠鴻科隆嘴翠鴇属。该物种广泛分布于中美洲与南美洲西部。它们的头部、颈部和胸部呈鲜明的橙红色,黑色面罩覆盖着脸颊和耳羽区,胸中央标志性的黑色斑点尤为突出。背部呈现鲜艳的绿色,翅膀颜色偏蓝,腹部为绿蓝色,尾部蓝颜色末端是黑色。喙特别宽扁,边缘有锯齿。
【外形特征】
阔嘴翠鴗体型较小,长度在31-39厘米之间,体重可达56-66克。雌雄体型相似,不过幼鸟的羽毛色彩较少,并受限于较暗淡的深橄榄绿色。幼鸟在眼眉上方有一个蓝色的条纹,喙尖呈现白色。
【生活习性】
阔嘴翠鴗主要出现在湿润的森林和成熟的次生林地区,通常海拔可达1100米。它们主要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也会捕食蜘蛛、蝎子、蜈蚣、小型的蛙类、蜥蜴和蛇。尽管主要还是依靠捕食昆虫及其幼虫为生,不过阔嘴翠鴗有时也会摄取水果。
【鸣叫特征】
最常听到的鸣叫是一种带有鼻音的“cwaah”或“cwahnk”声,常常在黎明时分出现。除了黎明时分,这种鸣叫声还会在白天其他时间被听到,这种声音有时会以连贯序列的形式,或者成双鸣叫的形式发出。
【繁殖习性】
阔嘴翠鴗的繁殖期主要在哥斯达黎加的2月至5月间。巢穴一般挖掘在土堤中,长到可达1米,并且巢的入口直径宽约8厘米,高则在6至7厘米之间。一般情况下,一个巢穴里会有2-3个蛋,两性共同承担孵卵的责任,虽然孵化的具体时间尚未被确定。雏鸟离巢的时间大约是24-25天。
【外型辨识】
与相近的更大的棕翠鴇相比,阔嘴翠鴗体型较小,胸部的黑色斑点更大。喉咙部分是蓝绿色,翅膀的颜色更蓝。幼鸟的颜色可能较暗淡,其喙尖是白色的,眼上方也有蓝色的羽毛条纹。
【保护状况】
据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阔嘴翠鴇的保护等级为低危(LC)。
【地理分布】
阔嘴翠鴇分布范围包括中美洲东部至南美洲西部地区,具体来说,它们存在于洪都拉斯东部至厄瓜多尔西南部及亚马逊雨林西部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