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ACCIPITRIFORMES > Accipitridae > Elanus > White-tailed Kite
White-tailed Kite

White-tailed Kite

English name:White-tailed Kite

Scientific name:Elanus leucurus

【简介】
白尾鸢(学名:Elanus leucurus),属于鹰形目鹰科黑翅鸢属,是一种中型的猛禽。成鸟具黑白分明的羽毛,闪亮的红眼以及黄腿,主要分布于北美南部至南美中央的部分地区,如美国南部、西部至阿根廷中部。此物种曾因为猎杀和收集鸟卵几乎接近灭绝,但至今已经恢复生境,且在部分地区较为常见。

【外形特征】
白尾鸢体型中等,全长32-38厘米,翼展88-102厘米,尾部显著长且纯白。成鸟背部蓝灰,翅膀和尾部偏长,翼尖和肩部为黑色,腹部洁白无瑕。幼鸟头部及胸部可见深色的肉桂条纹,背部线条为灰色与白色交错。脚黄色,翅膀形状尖锐并带有点状细节。

【生活习性】
它栖息于开阔地带如草原、农田和低海拔的疏林区域,最高可达4000米的高海拔。此鸟主要以田鼠为食,但同时也会捕食小型的哺乳动物、爬虫类以及其他昆虫等。主要活动时间是日出和日落时分,它常以空中盘旋的守候方式觅食,发现猎物后会进行快速的俯冲捕捉。冬季时,白尾鸢会组成群体,最多可达百只,栖息在共同的生活区域。

【繁殖习性】
春季4-5月,白尾鸢进入繁殖区域。它们会在树上或是灌木树冠处营巢,巢结构简单,由枯枝构成,内部可能有柔韧的草根增添柔软度。每窝产卵3-5枚,孵化期约为25-28天,是由雌雄共同孵化和抚育雏鸟。雏鸟晚成,大概30-35天后,雏鸟能够飞翔,成为独立的个体。

【外型辨识】
该种与其他同类,特别是与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相比,具有更加鲜明的黑白羽毛对比和红色的眼睛,此外还拥有白色腹部,以及悬停飞行的特殊行为。这种在猎物面前迅速俯冲的瞬时动作,让白尾鸢更为独特。

【保护状况】
白尾鸢原住地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分布在美国南部、西部、加拿大、墨西哥,南美各国等。因其广泛的分布,目前已评定为IUCN红色名录中低威胁(LC)级别。

【地理分布】
白尾鸢栖息于开阔地带如草原、农田和低海拔的疏林区域,最高可达4000米的高海拔。其原住地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分布在美国南部、西部、加拿大、墨西哥,南美各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