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Thamnophilidae > Dysithamnus > Rufous-backed Antvireo
Rufous-backed Antvireo

Rufous-backed Antvireo

English name:Rufous-backed Antvireo

Scientific name:Dysithamnus xanthopterus

【简介】
棕背蚁鵙(学名:Dysithamnus xanthopterus),又名Rufous-backed Antvireo,是一种属于雀形目蚁鵙科蚁绿鹃属的鸟类。其分布区域局限于南美洲东南部的巴西,具体包括里约热内卢、巴拉那州以及近年来观测到的圣卡塔琳娜州。

【外形特征】
成年雄性棕背蚁鵙头部及上背部呈灰色,额头、眼侧至头顶具白色斑点;除这些部位外,其余上半身羽毛均为棕红色。喉咙中心部位呈现白色,下体则以淡灰色为主,腹部最白,两胁呈现出赭色。雌性个体冠部颜色与雄性一致,头面部有白色斑点和淡黄褐色的下体,两胁和腹侧部分为淡橄榄色。

【鸣叫特征】
该种鸟发出的叫声特别,包括响亮迅速、最初音量较大而后逐渐减弱的颤音系列。这种旋律不同于其他的同类鸟叫。短促低沉的模糊音听起来像“quock”声,又或是短促尖锐的吠声也是该种鸟的标志性叫声。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海拔750至1700米的山地常绿森林中、次生林下层,通常会结成混群活动。其主要食物是双翅目、鳞翅目幼虫和鞘翅目昆虫,有时候也会食用槲寄生浆果。在觅食过程中,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离地面3至12米高的悬垂植被下捕食猎物。

【繁殖习性】
棕背蚁鵙的繁殖季节大致在9月至次年的2月间。巢穴结构通常是悬挂在枝干上的开放杯状结构,主要由薄而柔软的植物纤维和苔藓构成。每巢有2枚白色的蛋,带有紫红色和棕色的斑点,集中在较大一端。关于具体孵化期和雏鸟离巢时间尚未有详细记录。

【外型辨识】
棕背蚁鵙凭借其独特的头部与背部颜色和特定的鸣叫性质,能从其他蚁鵙亚种中区分出来。

【保护状况】
棕背蚁鵲被IUCN评为无危物种(LC)。尽管其分布范围有限,但仍存在于包括伊塔蒂亚亚国家公园、塞拉多奥尔加昂国家公园和塞拉多马尔州立公园等在内的若干保护区。然而,基于某些观察,这个物种的数量估计正在减少,因此需要持续的研究与监测。

【地理分布】
棕背蚁鵲主要分布于巴西东南沿海山脉的特定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