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LUMBIFORMES > Columbidae > Ducula > Grey-headed Imperial Pigeon
Grey-headed Imperial Pigeon

Grey-headed Imperial Pigeon

English name:Grey-headed Imperial Pigeon

Scientific name:Ducula radiata

【简介】
灰头皇鸠(英文名:Grey-headed Imperial Pigeon,学名:Ducula radiata)属于鸽形目鸠鸽科皇鸠属的一种大型鸽类。该物种以其灰色头部和下体为显著特征。主要栖息于苏拉威西岛的山地森林,海拔200至2400米之间,特别是在1600至2200米的高度分布最为频繁。

【外形特征】
灰头皇鸠体长约为36至39厘米,体重约295克。雄性个体头部、颈部侧面、胸部及下体均为淡灰色,腹部和侧腹部混有暗栗色;尾部下方呈栗色。背部混有青铜绿,肩部和翅膀著有虹彩红紫色,在某些光线条件下呈现翡翠绿。该物种的尾部中央有一条明显的灰色带,尾下为黑色,并在中央呈现灰色带,翅膀下方呈现深灰色;虹膜为橙色并有时带有红色边缘;喙为黑色,鼻甲为暗灰色;腿和脚为紫色或紫红色。雌鸟外表与雄鸟类似,但灰色区域更深,除上背外,少有紫色或红光。

【生活习性】
灰头皇鸠较少鸣叫,其鸣叫声被描述为单调的单音节“huh”。这种鸟类通常在山地森林上层活动,并形成成对或小群体,繁殖季有时还会下移到低地搜索结果更丰富的树木。它们主要以各种果实为食,尤其是无花果,属于典型的食果鸟,喜在树冠层觅食,常成群活动。

【鸣叫特征】
灰头皇鸠较少鸣叫,其鸣叫声被描述为单调的单音节“huh”。

【繁殖习性】
有关灰头皇鸠的繁殖记录主要见于12月和3月,每次繁殖产一枚蛋。筑巢地点集中在山林中的悬崖洞穴、树木凹陷处或保护优良的岩石突出部分。曾记录发现,灰头皇鸠在一个1850米高度的空心死树洞穴筑巢,筑巢材料仅有几根树枝和叶子,幼鸟在大约33天时因受干扰而离巢。

【外型辨识】
灰头皇鸠极易与绿皇鸠混淆,主要的区别在于灰尾带和其后颈部的青铜色斑块。在雌雄之间,颜色光泽及背部色调也是区别的关键特征。

【物种区别】
灰头皇鸠极易与绿皇鸠混淆,主要的区别在于灰尾带和其后颈部的青铜色斑块。在雌雄之间,颜色光泽及背部色调也是区别的关键特征。

【保护状况】
灰头皇鸠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物种(LC),这一评级表明该物种目前未受到明显的灭绝威胁。

【地理分布】
灰头皇鸠的自然栖息地主要有限于苏拉威西岛的山区,特别是那些拥有的山地森林的区域。其分布位于华莱士区,指的是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的华莱士线以东,直至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地区,涵盖众多印尼岛屿(例如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以及东帝汶)。灰头皇鸠的总体数量较为有限,部分地区或季节内偶尔可能会常见到。这一区划极为重要,因为它包括了丰富独特生物多样性的岛屿,其中大部分栖息地正面对着各种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和猎杀。灰头皇鸠丝毫不例外,然而,它们由于已显示出能够适应和利用人类影响下的环境的能力,因此当前尚被认为是广泛分布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