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acled Imperial Pigeon
English name:Spectacled Imperial Pigeon
Scientific name:Ducula perspicillata
【简介】
白眼皇鸠(学名:Ducula perspicillata),又称为Spectacled Imperial Pigeon,隶属于鸽形目、鸠鸽科和皇鸠属。这种来自摩鹿加群岛的中到大型鸽类以独特的白色眼环而闻名。其背部呈绿色,腹部灰色,头部为深灰色。体型细长,尾部较长。
【外形特征】
白眼皇鸠体长41.5至43厘米。头部为深蓝灰色,带有醒目的白色眼环以及喙基部附近有白色带纹。高分布地区色彩渐变,从深灰渐变到浅灰乃至腹部的灰色调。颈部拥有绿色调,带有蓝绿色或青铜绿色的光泽。次级飞羽、主翼羽和尾羽呈深蓝绿色,尾下覆羽粉灰色。虹膜颜色深棕色,喙色灰蓝底色中透出红色,腿脚紫红色。雌鸟较小,但雌雄相观别无二致。
【生活习性】
白眼皇鸠偏好活动于原始森林中的低地树冠层,也常出现在高大次生林、种植园、椰子林、红树林以及人们种植的杂树中。它们主要单独或成对觅食,偶尔会在果实丰富的环境里以小群体形式出现。
【鸣叫特征】
白眼皇鸠发出一系列高低不一的下降式音调呼叫声,“whoo-woo-woo-woo-oo-oo-oo”,音调上扬,持续数秒,间歇重复,有时音调加快结束。此外,它还会发出柔和的上升式“br-r-r”声和低频咕噜声。
【繁殖习性】
白眼皇鸠的具体繁殖行为知之甚少。该物种通常在二月和三月开始繁殖季节。已有在十一月的记录显示布鲁岛上的筑巢活动。
【外型辨识】
白眼皇鸠的关键辨别标识在于其深灰色的头部、极少铜绿色调的背部和翅膀,以及独特的叫声。
【保护状况】
白眼皇鸠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0年红色名录的无危级别。不过该物种在摩罗泰岛上记录到38.2万只。此外,在Lolobata保护区(1,060平方公里)内,曾记录多达22,100只个体。作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在中国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东南亚特定地点被记录为受保护。
【地理分布】
白眼皇鸠是摩鹿加群岛低地和山丘森林内的特有物种。具体地理区域包括摩罗泰岛、Obi岛、布鲁岛、Kofiau岛,覆盖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和四王群岛的部分地区。该物种还于2000年被工作人员在科菲岛发现,栖息地以原始和次生森林的树冠层为主,数量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