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ICIFORMES > Picidae > Dryocopus > Black Woodpecker
Black Woodpecker

Black Woodpecker

English name:Black Woodpecker

Scientific name:Dryocopus martius

【简介】
黑啄木鸟(Dryocopus martiu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下的一个属种,属于大型啄木鸟之一。体长介于45至55厘米之间,体重约为250至400克,是世界上最大的啄木鸟物种。

【外形特征】
黑啄木鸟全身几近黑色,仅在雄鸟头上和雌鸟后头有红色羽毛,羽色闪耀深蓝色光泽。幼鸟在光泽和色彩上略逊一筹,全身羽毛颜色稍浅。喙呈长扁平状,粗大,尖端稍弯,颜色多为浅灰白色到象牙白色;虹膜为白色或奶油灰色;腿为深灰至蓝灰色。

【生活习性】
黑啄木鸟主要栖息于成熟的针叶林与山毛榉林内,偏好茂密且结构完整的森林环境。它们多栖于海拔100至2400米间的山区,尤以中低海拔区域居多。在觅食过程中,它们会以繁殖期的蚂蚁幼虫及成虫以及其他森林害虫为主食,而且会在树干中开凿较大的洞穴,探索和捕捉猎物。

【鸣叫特征】
黑啄木鸟飞行较为平稳且稳健,常于树间展翅飞翔,日常还会发出悦耳的鸣叫,用以传达防御警告。

【繁殖习性】
每年3至5月份为繁殖期。巢穴通常位于树木的树干附近,主要是在较大的、活着的树木,有时甚至选在枝干腐朽的活木中,巢穴顶部呈垂直椭圆形,平均尺寸约为13厘米×8.5厘米,挖掘深度可达60厘米。每窝产卵2到6枚,而孵化期为12到14天,由雌雄鸟轮流孵化。雏鸟的抚养需要3周以上的时间,主要由父鸟喂养,在这段期间,树木往往被啄木鸟留下的洞穴所贯穿,这对森林生态有一定的作用。

【外型辨识】
与其他同类相比,黑啄木鸟体型更大,在头部颜色上有明显的红色标记。

【保护状况】
黑啄木鸟的当前保护状况被评定为无危(IUCN-LC),但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级别为二级,表明尽管当前状态相对稳定,但仍需密切关注其种群动态变化和其他潜在的生境威胁。

【地理分布】
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广泛区域,从西欧一直延伸至远东,包括日本,常常可以在中国西南、东北、河北、山西的山区森林中被观察到。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区也有稳定的种群。南至伊朗有分布,北经小亚细亚、高加索、蒙古和朝鲜,再东端,则分布于欧洲波罗的海东部至韩国。因此,它广泛存在于欧洲和亚洲的森林环境中,尤其是在成熟的(未受干扰)森林地区更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