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mitar-billed Woodcreeper
English name:Scimitar-billed Woodcreeper
Scientific name:Drymornis bridgesii
【简介】
弯嘴鵖雀,学名:Drymornis bridgesii。
【外形特征】
弯嘴鵖雀是雀形目灶鸟科的一员。体型较大,体长29至35厘米,雄性体重76至90克,雌性87至110克。其显著特征是拥有厚重的身躯、短尾以及长曲的喙。头部特征明显,具有醒目的白色眉纹和髭纹,与暗红褐色的面罩形成鲜明对比。上体呈红褐至深棕色,下体呈暖红褐色并带有白色粗大条纹,每条纹边缘镶以深棕色,腹部的条纹比胸部更窄,尾下覆羽条纹更细。虹膜颜色从黄到灰棕再到深棕,喙色从棕至黑,有时下颚基部带有粉色,远端颜色较深。腿脚多为角色、灰色或暗黑色。雌鸟和雄鸟体形相似。
【鸣叫特征】
弯嘴鵖雀发出一连串响亮而快速的复杂的哨音,通常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以混乱结束,常被描述为‘deWEEdel-DLEEdel-DLEEdel…’或‘tweedle, tweedle, tweed, twee, twee…’速度先加快而后减弱。此外,它还发出一声“tsissik”的短促叫声,以及尖锐的“cheedle”接触叫声。
【生活习性】
弯嘴鵖雀栖息于南美洲的查科林地、灌木丛(特别是Trithrinax森林)、espinilho(Prosopis-Acacia草原)、布宜诺斯艾利斯东部的棕榈草原以及干旱的亚热带林地。它们也出现在边缘地带、花园和人类改造的生境中。在干旱地区,它们更偏好开阔的灌木丛。它们主要活动于地面,有时亦以小群形式觅食。
【繁殖习性】
繁殖开始时间大约从9月底至10月初,产卵期从10月初持续到12月,而幼鸟的孵化期大约为21天。它们筑巢的时间通常匹配这些繁殖季节的时间。巢通常建在树洞内,包括Erythrina、Celtis、Prosopis、Acacia、Melia、Schinus等树种,或棕榈树中,利用自然洞穴或啄木鸟旧巢,偶尔使用棕灶鸟旧巢以及废弃烟囱作为替代。巢入口通常距离地面1.5至2米,洞深20至50厘米,内部宽度9至15厘米,开口直径6.5至8厘米,巢床由树叶、树皮或木屑构成,多用桉树或Aspidosperma作为材料。每个巢产卵数通常为3枚,有时为2枚,卵规格为31×24毫米。孵化期为约14天,雏鸟的依赖期约为21天。
【外型辨识】
弯嘴鵲雀因其独特的长曲喙和斑驳的下体条纹而备受瞩目,适合遍布适合林间和草原环境的生活习性。
【保护状况】
弯嘴鵲雀主要分布于南美洲东南部。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将其评定为无危(Least Concern)类别。
【地理分布】
弯嘴鵲雀主要分布在Bolivia的东南部、Paraguay的西部、巴西最南部的南里奥格兰德州以及阿根廷中部至内乌肯省东部和里奥内格罗省北部地区,包括恩特雷里奥斯省,东至科连特斯省。在干燥的领域,它们更喜欢相对开阔的灌木丛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