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billed Sicklebill
English name:Black-billed Sicklebill
Scientific name:Drepanornis albertisi
【简介】
黑嘴镰嘴风鸟(学名:Drepanornis albertisi)是雀形目极乐鸟科短尾镰嘴风鸟属的一种鸟类。这种鸟的特点包括黑色镰刀状喙和棕色的上体,灰色的裸皮环绕在眼后方也是一个重要的标识。它们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的山地森林,栖息高度大约在海拔1100至1900米之间。
【外形特征】
成年雄性黑嘴镰嘴风鸟长约35厘米,重103至125克,雌鸟稍小,约33厘米,体重为92至138克。雄鸟头部变为浅棕色,并带有铜紫色光泽,喉部为黑色,复泛着绿色金属光泽。小角状羽簇位于凤冠前额,呈蓝色到紫红色。雌性鸟的体色较暗,下体具深色斑纹。关于幼鸟的具体外形信息尚未得知,然而它们通常与雌鸟相似,只是尾部更长一些。
【生活习性】
通常,它被发现在中高山森林中栖息,有时也会在树林边缘活动。它主要在600至2250米的高度范围内活动。其食物以昆虫为主,有时也会食用水果。这种鸟类常常会在树冠的高处觅食,并借助其独特的喙来捕捉猎物。
【鸣叫特征】
雄鸟叫声是一种高频的‘迪尤’声,音调时升时跌,最终会形成柔和的颤音,音量逐步增加。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介于9月至12月之间,繁殖行为似乎为多配偶制。在求偶时,雄鸟会在特定地点展示,而雌鸟会自主地构建鸟巢。该物种的鸟巢通常位于树枝的分叉处,用褐色草和黑色根编制而成,每个巢通常含有一到两个蛋。
【外型辨识】
与雌鸟黑褐镰嘴风鸟(Drepanornis unguicatus)有相似之处,但通常栖息于较低的海拔区域,并且其尾巴较短,且缺乏黑色的喉部。此外,雄鸟的金属光泽羽毛和独特的角状羽簇也是主要的区别特征。
【保护状况】
黑嘴镰嘴风鸟被列为无危(IUCN LC),但被纳入了CITES附录II,表明该物种的保护状态需要关注。
【地理分布】
它们的主要分布地为新几内亚的山顶森林,集中在1100至1900米的热带蒙特森林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