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ty Flowerpiercer
English name:Slaty Flowerpiercer
Scientific name:Diglossa plumbea
【简介】
灰刺花鸟(学名:Diglossa plumbea),属雀形目裸鼻雀科刺花鸟属的小型鸟类,也称为"Slaty Flowerpiercer"。该物种主要分布在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的Talamancan山地森林,且部分区域延伸到尼加拉瓜。
【外形特征】
灰刺花鸟体长约10厘米,重9.3至10.1克。雄鸟头部至上体呈现黑灰色,略带蓝色调;下体深石板灰色,腹部中心部位最浅。雌鸟全身为灰橄榄色,上体颜色较深,喉部和下体颜色较淡,腹部接近白色,尾巴和翅膀黑深,边缘为橄榄色。喙嘴部分,上部为黑色,下部肉色且尖端较暗,腿为灰粉色。
【鸣叫特征】
灰刺花鸟的叫声高而细弱,间或发出“tsip”或“tsweep”音,有时会发出连续的快速颤音。歌声在哥斯达黎加表现为快速混合音,包含滑音哨声、短颤音和微弱颤音;而巴拿马的歌声描述类似,持续约2秒。
【生活习性】
这种小鸟栖息地的海拔高度范围在1300米以上,生活在中、加洲Talamancan山地森林的林缘、次生植被或花园中。灰刺花鸟类别非常活跃,常成对或小群出没。它们依靠刺穿不同种类的植物花朵基部来摄取花蜜,同时也捕捉昆虫充饥。为了保护这些食源,它们会表现领土攻击性。
【繁殖习性】
筑巢工作主要由雌鸟负责,巢座落于1.2至4米高密集灌木或松树中。巢为椭圆杯形,由粗植物枝和细纤维组合而成。一次产卵2枚,淡蓝色且带棕色斑点的卵,仅由雌鸟独自孵化,孵化期约为12至14天。
【外型辨识】
通过其上翘的鸟喙和色泽均匀的蓝灰色外观,雄性个体易于识别;而灰橄榄色羽冠的雌性个体则容易辨认。与灰腹刺花鸟雌性身形的相似性需要通过观察翼条和下体的颜色差异来区分。
【保护状况】
其保护级别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标准确认为低危(LC),未受威胁。
【地理分布】
灰刺花鸟从哥斯达黎加的C. Guanacaste分布至巴拿马西部(东至Veraguas)。同种类经常被错误归类至Coerebidae科,后确认归于裸鼻雀科,主要分布于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