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rlet-collared Flowerpecker
English name:Scarlet-collared Flowerpecker
Scientific name:Dicaeum retrocinctum
【简介】
红领啄花鸟(学名:Dicaeum retrocinctum),是雀形目啄花鸟科啄花鸟属的一种。主要栖息于菲律宾民都洛岛的低地森林以及较为开阔的林区。
【外形特征】
红领啄花鸟长约10厘米,雄鸟和雌鸟形态相似。整体头部、背部和尾羽呈蓝黑色。颈部后方有一圈红色项圈,有时不完整。翅膀为深棕色,胸至喉咙为黑色,中间有红色斑块,腹部中央红色条纹明显。下体包括下胸、腹部和尾下覆羽为灰白色,翼下覆羽为白色。虹膜为深棕色;喙和腿均为黑色。
【生活习性】
红领啄花鸟主要以果实、浆果、花蜜和寄生植物的花粉为食,常访问寄生植物和无花果树。活动时,红领啄花鸟常常在树冠层,偶尔会在接近地面的地方活动,单独、成对或小群觅食,有时会与其他物种的鸟形成混合鸟群。
【鸣叫特征】
红领啄花鸟的鸣叫特征为一系列高尖的、断断续续且较为杂乱的声响,类似敲击两块石头的声音,伴有“zeet zeet zeet”这样的发音。该物种更偏向于栖息在热带湿润的低地森林中,海拔高度通常在海平面至1000米之间。
【繁殖习性】
红领啄花鸟在居民地的繁殖活动通常发生在四至五月,睾丸增大现象在二月至六月间被观察到。分布于民都洛岛的Mount Iglit-Baco国家公园和Lake Naujan国家公园,以及其他一些保护区,如MUFRC实验森林(7853公顷)。在帕奈岛,发现于Baloy/Madja-as山区(此处是Central Panay Mountains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在内格罗斯岛的Mount Talinis和双湖区域也有观察到。
【外型辨识】
红领啄花鸟的整体特征包括光泽蓝黑色的身体、白色腹部以及两侧、红色的喉部、上背部以及贯穿胸腹的条纹。
【保护状况】
红领啄花鸟被认为属于IUCN易危物种。其总数量估计在10,000至19,999只个体之间,总分布范围约9,900平方公里。保护措施包括保护山脚森林和位于民都洛岛和帕奈岛的几片较小范围内栖息地的保护。
【地理分布】
红领啄花鸟主要分布于菲律宾民都洛岛,也有在帕奈岛和内格罗斯岛有记录,但情况尚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