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u Flowerpecker
English name:Buru Flowerpecker
Scientific name:Dicaeum erythrothorax
【简介】
淡红啄花鸟(学名:Dicaeum erythrothorax,英文名:Buru Flowerpecker)是一种栖息于印尼摩鹿加群岛中的布鲁岛的特有小型鸟类,并隶属于雀形目啄花鸟科啄花鸟属。体长大概在60-65毫米,主要特征为红橙色胸斑与灰白色羽毛,该物种备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其独特的外观以及稀有性。
【外形特征】
成年雄性的淡红啄花鸟拥有灰绿色光泽的头部,脸部白色,上体呈现橄榄绿色,背羽边缘宽大的橄榄色时深棕色,腹部中间略微偏黄。雄鸟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橙红色的胸斑以及在翼中混合了橄榄黄色的胁。雌鸟的体态则是与雄鸟相似,不过缺少胸部的红橙色斑。毛色在胸腹处显得更加白皙。
【生活习性】
淡红啄花鸟偏好在森林、林缘、灌木丛及河岸地带活动,往往会在树冠层觅食。它们通常单独或以小群体的形式行动,并享受着在林间树冠乐于学习新的环境和加入新的混群。
【鸣叫特征】
淡红啄花鸟具有一种独特的鸣叫声,音调清晰且旋律规则。其频率大约为每秒六个高调音符。作为标志性的声音表达,有时最后一声可能略微扬起,例如“see-see-see-see-see-see”。 结合其觅食、活动和警戒行为,淡红啄花鸟也有一种尖锐的“tik”声。
【繁殖习性】
通常情况下,淡红啄花鸟的繁殖季节大约在10月至11月之间。父母共同筑巢,并将巢安置在枝叶附近隐蔽的地方。每个巢通常会容纳两颗蛋,卵色和大小则尚未就此完全确定。
【外型辨识】
布鲁岛是淡红啄花鸟的唯一栖地。在布鲁岛上,它是现存的唯一一种登峰造极的花啄鸟。因为此物种独占该地标,这使它们更受特有性保护的关注和重视。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淡红啄花鸟目前尚未处在危急状态,被列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淡红啄花鸟分布区域位于摩鹿加群岛的布鲁岛上,且仅限于此地,因其独特的地质特征而形成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