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rlet-backed Flowerpecker
English name:Scarlet-backed Flowerpecker
Scientific name:Dicaeum cruentatum
【概述】
朱背啄花鸟(学名:Dicaeum cruentatum),属雀形目啄花鸟科啄花鸟属。广泛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的热带低地森林和花园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其保护状况被列为无危(IUCN:LC)。
【外形特征】
雄鸟主要呈现红色和黑色,从头顶至臀部为深红色,两侧头部为黑色,上翼和尾部为蓝黑色光泽。喉部和上胸为黑色,两胁为灰色,喉中心、胸部和下腹部为淡黄褐色,胸部有一圈白色羽毛。虹膜为棕色,喙和脚为黑色或黑绿色。
雌鸟的上部为橄榄棕至灰棕色(背部带有橙色调),尾部黑色,尾巴上方覆盖鲜红羽毛,翼部深棕。喉部为灰白色,其余下体呈淡黄褐色,有时带轻微的橄榄色。侧翼较灰,中央有一条窄的白色线条。
幼鸟类似雌鸟,脸部更呈黄褐色,下体也更加黄色,通常缺少红色臀部,喙橙色。
【生活习性】
朱背啄花鸟栖息于低至1000米海拔的多种森林环境,包括红树林、荒野森林、次生林边缘、海岸灌木丛、乡村花园和果园。它们尤其活跃于开花的树木和寄生植物密集的地方,在树冠外层觅食,偶尔会降落在灌木或低矮丛林。
【繁殖习性】
主要食物来源是花粉、花蜜、浆果、果实和少量昆虫。繁殖期在3月至8月(高峰在5月和6月),以草木材料构建悬挂在细枝上的椭圆形巢穴,产卵2至3枚。每只卵大小约为13.1至15.3毫米×11.1毫米。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列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 3.1级为无危(LC),同时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该物种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新加坡、泰国和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