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Dendrocygna > White-faced Whistling Duck
White-faced Whistling Duck

White-faced Whistling Duck

English name:White-faced Whistling Duck

Scientific name:Dendrocygna viduata

【简介】
白脸树鸭(Dendrocygna viduata),英文名为White-faced Whistling Duck,是雁形目鸭科树鸭属的一种独特鸟类。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及南美洲。

【外形特征】
这种留鸟体型中等偏大,体长在38至48厘米之间,翅膀展宽86至94厘米,雄性体重约为685克,雌性约660克。独特之处在于其显著的黑白脸部对比,头部前部白色,后枕黑色,结合深褐色至黑色的背部及翅膀,栗褐色的颈部,以及两侧下方的白色条纹。

【生活习性】
白脸树鸭栖息于拥有盖顶植被的丰富水源地,如淡水湖泊、水库及拥有大量水生植物的静水环境。主要进行地面和水面觅食,也偶尔到陆地上取食。水中生植物和谷物是其主要食谱,同时也会捕食一些小型昆虫、螺类或软体动物。它们是夜行性生物,黄昏及黎明时分最为活跃,觅食高峰期在这一时段。

【鸣叫特征】
飞翔中和觅食时发出典型的三音节哨声‘swee-swee-sweeoo’来交流。

【繁殖习性】
繁殖通常发生于雨季开始之际,筑巢选址于具有覆盖的湿润地面、芦苇丛或者树洞中;卵呈白色,每窝8-13枚。孵化周期为26至30天,由雄雌共同负责孵化过程。幼鸟从两日龄起开始离巢活动,两个月后羽毛完全长成。

【外型辨识】
白脸树鸭可以凭借其特别形成的背部羽毛,及面部的白色和喙部,同其他树鸭属成员有所区分。

【保护状况】
根据2012年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白脸树鸭被评估为无危物种。尽管如此,在如乌干达L Chilwa湖等区域,由于人为干扰较大,如猎杀,其生存压力仍然存在。

【地理分布】
白脸树鸭在非洲与南美洲广泛的湿地范围内大量存在,具体分布包括从哥斯达黎加(可能是已灭绝)到阿根廷北部和乌拉圭;以及撒哈拉南部非洲,从几内亚南部到南非,还有马达加斯加、科摩罗群岛,以及其他地方如安第斯山脉东部、加勒比地区,甚至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的非永久性记录。19世纪,在毛里求斯曾引入该物种,但至20世纪50年代已消失,于90年代又重新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