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Spotted Woodpecker
English name:Great Spotted Woodpecker
Scientific name:Dendrocopos major
【简介】
大斑啄木鸟(学名:Dendrocopos major)又名赤䴕、臭奔得儿木、花奔得儿木、花啄木、白花啄木鸟、啄木冠、叼木冠。它属于䴕形目啄木鸟科,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北非区域。
【外形特征】
大斑啄木鸟体长20-24厘米,体重70-98克。体表特点包括:蓝黑色上体、白色脸颊和颈侧、翼和尾部黑白相间花纹、下体白色,腹下部为鲜红色。雄性头部有狭窄红色区域,而雌性头部则全为黑色。幼鸟的羽毛颜色相对较暗,上体微棕色,下体为污白色,腹部则呈粉色。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可由“kik”声形成,繁殖季节发出“gwig”的声音,特别是求偶展示过程。
【生活习性】
主要在多种森林类型中活动,包括针叶林和阔叶林,也常见于公园和花园。主要食物为昆虫,特别是甲虫、鳞翅目、蚂蚁和蜘蛛等,冬季以坚果、松果种子为主。筑巢通常选择枯朽树干或枝,每年更新一次,深度达25-35厘米。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在4月中旬至6月,配偶关系为一夫一妻制,但会形成多配偶制。每巢产卵4-8枚,孵化期10-12天,育雏期大约为20-23天,双方雌雄共育。首次繁殖年龄大约为一年。
【外型辨识】
与其他啄木鸟如叙利亚啄木鸟和白翅啄木鸟相区别在于它具有黑色脸颊条纹和更红的下体颜色,雄性头部红色更为显著。
【保护状况】
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无危物种(LC)。数量较小地区的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破坏和非法捕猎。
【地理分布】
向西分布至爱尔兰,向东达日本,向南则覆盖北非的摩洛哥到突尼斯,最高海拔可达2500米。在中国遍布除西藏外的省份。近来,本物种在北美洲出现零星记录,如阿留申群岛、普里比洛夫群岛和阿拉斯加等地。
【生态价值】
大斑啄木鸟因其对于森林害虫的控制作用而被视作森林医生,并受到相关研究机构的特别关注。据动物学家研究,在桑天牛、黄斑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等害虫控制中,该物种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像光肩星天牛这样的害虫控制中,每头啄木鸟每天可以啄食大约23个幼虫,啄食成功率高达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