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backed Woodpecker
English name:White-backed Woodpecker
Scientific name:Dendrocopos leucotos
【简介】
白背啄木鸟(学名:Dendrocopos leucotos),又称大赤啄木鸟,属于䴕形目啄木鸟科啄木鸟属。该物种分布于欧亚地区,外形与大斑啄木鸟相似,但下背部为白色,翅膀上有白色横斑,且无论雌雄其臀部均呈显眼的红色。
【外形特征】
白背啄木鸟中等体型,长约25厘米。雄鸟头部前至颈背为灰白色至淡黄白色,头部前方至颈上部为红色,并有黑色羽基,下额至喉部为淡灰白至淡黄白色,饰有宽黑颊纹至颈侧。背部和臀部为纯白色,翅膀上有鲜明的白色横斑,尾上覆羽和尾羽中央为黑色,外侧白色并带有窄黑横纹。腹部乳白色,胸部至腹侧有黑色横纹,下腹和尾下覆羽则为粉红色。雌鸟头部全黑,幼鸟的颜色则较为暗淡。
此外,白背啄木鸟拥有强健的四趾脚,具备利爪和锐利的喙,非常适合攀爬树木和取食昆虫。毛干骨骼还含有液体,以防止大脑因频繁敲击震动损伤。虹膜为红色,显得目光炯炯;喙为灰褐色,腿则为灰色。
【生活习性】
白背啄木鸟主要单独或成对活动,偏好未受干扰的成熟林地,特别是富含朽木的地方,能够在木材内部消耗众多小型昆虫。白背啄木鸟还会采取“击鼓驱虫”的手段,通过发出特定频率的声音刺激害虫慌乱而出以便捕食。
【鸣叫特征】
白背啄木鸟通常轻声发出"gagai"的声音,或者隔着林子也能听到其有力的敲击声,敲击频率约为1.7秒1次,富有节奏感。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是从4月晚期至6月。筑造的巢穴位于腐朽或死亡的树干内,深度为25-37厘米,距地高度约4-15米。每窝通常下卵3至6枚,连续孵化14至16天。孵化后的雏鸟在父母轮流照顾下约27-28天后离巢。
【外型辨识】
白背啄木鸟与体型更小且翅膀上无黄色前顶冠、横斑更明显的三趾啄木鸟显著不同。
【地理分布】
白背啄木鸟广泛分布于中欧、北欧、巴尔干半岛、土耳其乃至远东及日本。尽管种群数量总体无重大变化,但还是显现出一些减少的趋势。部分原因在于森林管理方式导致适宜栖息地的减少。在欧洲,依赖于未管理的阔叶林生存。这些地域分布情况中的差异反映了该物种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需求。
【保护状况】
因栖息地的快速减少,白背啄木鸟面临生存挑战,虽未被IUCN列为受威胁物种,但其保护状况仍然值得关注和重视。